“廣東省紀檢監察機關干部應該怎樣做才符合行為規范?”近日,這樣一道題目出現在廣東省紀檢監察機關及派駐機構廳、處級領導干部選拔筆試的考卷上,不少“考生”對此印象深刻。
而這一規范剛剛於上月公布。其是省紀委省監察廳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切實履行好紀檢監察機關職責和使命的成果之一。筆者從省紀委獲悉,截至目前,省紀委常委會召開專題會議8次,委廳機關召開相關會議14次,發簡報57期,24個支部召開專題學習和生活會49場次、征求各類意見建議123條……活動取得明顯成效。
為讓“官氣”無處遁形。委廳機關面向社會征求意見並舉辦“紀檢監察開放日”活動,11位來自人大、政協、高校、媒體、基層群眾的社會各界代表獲邀參加。
委廳領導還主動深入各地級以上市和部分省直單位,面對面征求意見﹔共發放征求意見表680份,背對背征求意見。
委廳機關建立助學制度,每個支部結對幫扶一兩名貧困家庭學生,定期實地走訪貧困戶,建立完善“接地氣”的長效機制。據統計,動員大會召開后一個多月的時間裡,委廳領導干部以訪貧問苦等形式接受黨的群眾路線教育,深入25個村走訪106家貧困戶。
“正衣冠、洗洗澡”,不唱“明日歌”,務求實效樹正氣,立言立行。為此,廣東省紀委監察廳機關針對查擺出的問題,整改落實全覆蓋。每個支部、每個黨員干部都對照查擺出來的突出問題,對號入座,認真整改,切實把“執紀為民”的理念轉化為行動。
防止一陣風,建立長效機制。目前,制定工作制度23項,並逐一抓好落實。
破“官氣”
24個支部收集各類意見123條
“抓學習不走過場,查庸懶散奢‘四風’不留死角,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這股認真勁兒,已經久違了。”廣東省紀委一位機關干部對筆者說。
早在7月5日召開的省紀委監察廳機關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動員大會上,省委常委、省紀委書記黃先耀便開宗明義:“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是深入推進反腐倡廉建設的題中之義,也是反腐倡廉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要通過教育活動,使黨員干部達到宗旨意識進一步增強、思想進一步提高、求真務實作風進一步轉變、黨群關系進一步密切、執紀為民要求進一步落實、可親可敬可信形象進一步樹立的‘六個進一步’目標。”
“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要查‘四風’,破‘官氣’。”省紀委相關負責人說,以委廳班子成員和各級領導干部為重點的教育實踐活動,瞄准解決群眾觀念淡薄、決策脫離實際、工作不扎實等問題。從集中學習群眾路線理論,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一系列重要講話入手,以“學黨史國史、執紀為民、愛崗敬業、甘於奉獻”為主題,強化各級領導干部“一切為了群眾”的觀念,“一切依靠群眾”的根本立場,“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根本方法。按照“輔導學習、聽取意見,查擺問題、開展批評,整改落實、建章立制”步驟,環環相扣,有序進行。
委廳機關教育活動實踐辦一份資料顯示:委廳及室(廳)各支部運用學習講堂、理論中心組學習、專家講黨課、集體討論、撰寫學習心得等形式,召開各種學習會71場次﹔專門印發教育實踐活動學習資料900多冊,採購發放教育輔導讀本1800多本。較好地營造了思考問題、查擺問題、解決問題的氛圍。
為讓“官氣”無處遁形。委廳機關就“四風”在紀檢監察干部隊伍中的表現形式、反腐倡廉建設如何體現為民務實清廉的要求、當前重點要解決什麼問題開展專題調研、問卷調查和大討論活動。隨后又面向社會征求意見並舉辦“紀檢監察開放日”活動,11位來自人大、政協、高校、媒體、基層群眾的社會各界代表獲邀參加。與此同時,委廳機關先后召開16次座談會,聽取包括地級以上市紀委書記、監察局長、省反腐敗協調小組成員、各市市委主要領導及基層紀檢監察干部、“兩代表一委員”和專家學者的建議。委廳領導還主動深入各地級以上市和部分省直單位,面對面征求意見﹔共發放征求意見表680份,背對背征求意見﹔在機關OA系統和廣東省紀檢監察網(內網和外網)設置宣傳專欄及征求意見郵箱,常態化征求意見。24個支部也廣泛征求意見,共印發征求意見表1890份,面對面征詢各界代表104人次,收集各類意見建議123條。
接“地氣”
1個多月走訪106家貧困戶
“要切實用心、用情、用力做好群眾工作,對人民群眾反映的具體問題,將認真加以研究,一個一個解決。”7月11日,黃先耀先后來到雲浮市新興縣簕竹鎮社會服務中心、羅定、郁南等縣(市)的鎮街、農村、企業、中學等單位調研,並對當地的領導干部們做出上述強調。黃先耀還先后兩次深入地處粵北山區的韶關乳源縣一六鎮團結村挂鉤扶貧點訪貧問苦,征詢意見。
影響“接地氣”的腸梗阻,是官僚主義、形式主義、享樂主義、奢靡之風。以優良的工作作風和實際成效密切黨群干群關系,必須要徹底解決“發現問題從聽取匯報到匯報,解決問題從上報材料到材料”的狀況。從解決問題入手,在找准問題症結上下功夫,形成共識。在深入自查,發現問題的基礎上,一個多月的時間裡,委廳12名領導班子成員分別帶隊,深入全省21個地級以上市和省直有關部門,面對面悉心聽取基層群眾意見。
拆除心中的“隔離牆”,大家開誠布公,心與心交流、情與情匯集。圍繞反對“四風”問題,委廳班子成員與室負責人,室負責人與普通黨員干部談心,成為密切干群關系的一道“風景線”。委廳領導班子成員與182名黨員、干部,室主任分別與248名黨員干部談心。
宗旨意識淡化:有的政治敏銳性不強,不講原則,缺少正氣﹔工作責任心缺失:有的工作不用心、不用力、不用情﹔改革創新能力不足:有的開拓精神不足,工作缺乏主動性和創造性……六個帶有共性方面的問題,以及具體到委廳機關黨員干部“四風”方面存在的30個問題,印發委廳領導及各支部對照檢查。還針對省紀檢監察干部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出現的苗頭性問題,開展信訪約談4人次。
為保証“接地氣”要求落到實處,進一步在基層群眾中樹立紀檢監察干部可親可敬可信的形象,委廳機關建立助學制度,每個支部結對幫扶一兩名貧困家庭學生,定期實地走訪貧困戶,建立完善“接地氣”的長效機制。據統計,動員大會召開后一個多月的時間裡,委廳領導干部以訪貧問苦等形式接受黨的群眾路線教育,深入25個村走訪106家貧困戶。
樹“正氣”
23項工作制度促長效監督
“‘正衣冠、洗洗澡’,不唱‘明日歌’,務求實效樹正氣,立言立行,防止一陣風。”省紀委相關負責人在接受筆者採訪時說。
為此,廣東省紀委監察廳機關針對查擺出的問題,整改落實全覆蓋。每個支部、每個黨員干部都對照查擺出來的突出問題,對號入座,認真整改,切實把“執紀為民”的理念轉化為行動。省紀委機關著力規范信訪舉報處置權、案件監察權、定性量紀權、執紀糾風權、干部任用權和資產資金支配權,以制度剛性約束委廳機關作風轉變的同時,圍繞涉及群眾利益的問題,堅持立行立改、標本兼治,著力建立健全體現群眾意願的科學民主決策制度,嚴格“三公經費”管理使用制度,簡化行政審批提升服務質量制度,黨員領導干部直接聯系服務群眾制度,干部作風狀況考核評價制度,以解決問題的實效取信於民。
防止“一陣風”,建立長效機制。9月初制定的《廣東省紀檢監察干部行為規范》,張貼在辦公大樓的牆壁上、電梯裡,擺放在每張辦公桌上,成為規范廣大紀檢監察干部行為的標尺,同時委廳機關各室(廳)結合工作職能,行動迅速。如辦公廳制定《省紀委省監察廳會務工作規范》,重新編制委廳機關業務工作規程,簡化機關辦公程序﹔宣教室嚴格落實《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紀檢監察干部教育培訓工作的意見》,切實加強紀檢監察干部的思想建設和能力建設﹔信訪室加強網上舉報工作,進一步提高信訪核查率,強化依靠群眾打擊腐敗的制度保障﹔干部室制定《派駐(出)機構干部工作管理辦法(試行)》,加強對派駐(出)機構干部作風情況的監督﹔機關黨辦制定《中共廣東省紀委省監察廳機關黨支部書記述職述廉辦法(試行)》,加強對機關領導干部的監督。目前制定工作制度23項,並逐一抓好落實。
紀檢監察機關既帶頭糾正“四風”,爭當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的表率,堅持鐵面執紀,持之以恆糾正“四風”問題。努力固化教育實踐成果,密切黨群干群關系,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今年的中秋、國慶節前夕,省紀委向全省發出通知,要求各單位要在中秋、國慶節前后開展“五個一”活動,即班子成員“一把手”向全體干部作一次廉潔過節的承諾﹔單位內部開展一次遵守紀律規定情況的自查﹔組織全體干部接受一次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和“庸懶散奢”典型案例的警示教育﹔對檢查情況進行一次通報﹔通報情況接受一次社會評議。統計顯示,廣東各地的公款吃喝風、公款送禮風等得到有效遏制。(記者 趙楊 通訊員 粵紀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