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維文 哈文 朝文
      手機官網
    
站內搜索:

主辦: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
承辦: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群眾路線網

人民日報評論員:把黨的群眾路線堅持好貫徹好

2013年10月12日08:03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一個50年前創造的“依靠群眾就地化解矛盾”的地方經驗,為什麼今天依然歷久彌新、充滿活力?一面全國政法戰線的旗幟,為什麼要在全國范圍推廣、弘揚?在紀念“楓橋經驗”50周年之際,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重要指示,充分肯定“楓橋經驗”重大意義,為新時期加強和創新群眾工作指明了方向,是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創造和諧穩定環境的重要部署。

50年來,“楓橋經驗”由一座小城的生動實踐,發展為平安浙江、法治浙江戰略構想的重要內容,在不斷豐富不斷完善中獲得新的內涵,在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了積極作用,彰顯了獨特優勢,體現了人民群眾創造性實踐的偉大力量,體現了黨的群眾路線的偉大力量。這是“楓橋經驗”具有旺盛生命力的根本原因所在。事實証明,緊緊扭住做好群眾工作這條主線,始終堅持為了群眾、依靠群眾、發動群眾,我們就能夠因時而動、因時而變、與時俱進,牢牢把握各項工作的主導權、主動權,切實維護好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今天,改革進入攻堅階段,發展邁入關鍵時期,社會矛盾多樣多發。面對新情況新問題,我們的一些干部堅持黨的群眾路線不夠,有的制定政策時沒有充分考慮群眾利益,有的不能依法及時妥善解決群眾反映的實際問題,有的不能與時俱進地依靠群眾預防化解社會矛盾。在這一背景下,堅持和發展“楓橋經驗”,加強和創新群眾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把“楓橋經驗”堅持好、發展好,把黨的群眾路線堅持好、貫徹好,必須准確理解“楓橋經驗”的基本內涵。發動和依靠群眾,堅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決問題,這是“楓橋經驗”最突出的特點﹔解決好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這是堅持和發展“楓橋經驗”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把群眾路線與法治方式結合起來,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預防化解社會矛盾,這是“楓橋經驗”所蘊含的創新精神和時代要求﹔充分發揮黨的政治優勢,把專門工作與群眾路線結合起來,這是“楓橋經驗”給我們的重要啟示,也是有效預防社會矛盾的重要法寶。

“聯系群眾魚得水,脫離群眾樹斷根”。當前,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正在全黨深入開展,審視“楓橋經驗”,我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堅持群眾想什麼我們就干什麼,以創新不斷提升群眾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把“楓橋經驗”的基本精神融合到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和黨的建設各方面,我們就能夠不斷放大“楓橋經驗”效應,凝聚起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強大力量,確保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國家長治久安。

《 人民日報 》( 2013年10月12日 01 版)

分享到:
(責編:王金雪、秦華)

相關專題

中央精神

理論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