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維文 哈文 朝文
      手機官網
    
站內搜索:

主辦: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
承辦: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群眾路線網

人民日報評論員:還是需要“釘釘子”精神

2013年10月09日07:53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再漂亮的口號喊上千百遍,不兌現,隻會是空洞無物﹔再美好的藍圖勾勒千百次,不落地,隻能是空中樓閣。

  無論改作風還是干事業,要取得實效、贏得勝果,絕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瞄准目標持之以恆。正因如此,習近平總書記在指導河北省委常委班子專題民主生活會時強調,“發揚釘釘子的精神,切實把工作落到實處。”

  把釘子釘好,前提是找准方位,革除作風頑疾也是同樣道理。作為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重要環節,專題民主生活會開得怎麼樣,關鍵就看是不是真正開展了批評與自我批評,有沒有認真查擺出班子成員存在的“四風”問題,能不能嚴肅提出針對性強的整改措施。摸清病灶、把准脈搏,邊查邊改、立行立改才有行動基礎,建章立制、固化成效就不會實功虛做,從而嚴防活動跑虛、跑空、跑偏,杜絕“認認真真走過場”。

  釘釘子要一錘接著一錘敲,才能把釘子釘實釘牢。改作風、干事業,也忌東一榔頭西一棒子,最怕改作風一陣風、抓工作不落實。現實中,一些領導干部埋首於會議多、文件多、講話多這“三多”,演奏著看盆景、聽匯報、作指示、上電視的“四步曲”,久而久之,漸成習慣,隻願意淺嘗輒止,不耐煩腳踏實地。不解決問題就是形式主義,如果僅僅是認識上去了、目標清晰了、路線圖規劃了,但卻在執行上走過場、行動中“挂空擋”,何談收獲實效,又拿什麼取信於民?“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不做言語上的巨人、行動中的矮子,唯有知行合一、久久為功,才能言必信行必果。

  政貴有恆,打好基礎、謀劃長遠,尤須樹立正確的政績觀。把改進作風、促進發展的“釘子”,釘牢一顆再釘一顆,必然有大成效﹔反之,追求短期效應、急功近利,缺乏整改思路的穩定性和連續性,勢必令教育實踐活動在效果上打折扣。如果對於發現的問題、找出的差距,不懂得以“釘釘子精神”逐一改正,事無恆心、人無毅力,打一槍換一個地方,最終難免半途而廢、一事無成。

  “千裡之行,始於足下”,一個行動勝過一打綱領。隻有大力發揚釘釘子的精神,講實效、出實招、辦實事,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勁頭,一茬接著一茬干,過了一山再登一峰、跨過一溝再越一壑,才能力避空談誤國,踐行實干興邦,進而決勝改作風的攻堅戰,贏得經濟社會發展的接力賽,早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 人民日報 》( 2013年10月09日 01 版)

分享到:
(責編:楊麗娜、楊媚)

相關專題

中央精神

理論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