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以來,省政協更加注重將工作向基層延伸,為委員搭建了與基層直接對接的平台,讓我們的履職能夠更‘接地氣’。”省政協常委孫進告訴記者,省政協為部分委員確定了社區聯系點,他的社區聯系點分別是長春市長山社區和扶余路社區。“社區反映的問題,我一定會仔細研究解決辦法,爭取通過政協的渠道,多為社區百姓辦實事、解難題。”孫進說。
在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省政協黨組認真傾聽廣大政協委員和干部職工的意見和呼聲,著力解決在“四風一頑症”方面存在的問題,加強與政協委員的聯系,創新會議形式和委員履職載體,不斷推進政協工作向前發展,確保省政協黨組教育實踐活動取得階段性成果。
省政協黨組高度重視教育實踐活動,黨組書記、主席黃燕明作為教育實踐活動“第一責任人”,帶頭謀劃部署,帶頭學習查擺,帶頭深入基層政協、黨派團體、界別委員、機關處室走訪征求意見。黃燕明還親赴遼源市西安區仙城社區視察,充分肯定了遼源市政協建立政協委員聯絡站的做法。他說,政協委員隻有進社區、到基層,才能更好地發揮委員的主體作用。政協組織要為他們創造條件、提供平台,使政協工作向下延伸、向基層延伸、向百姓靠攏,充分發揮凝聚人心、化解矛盾的作用。
今年8月,我省部分地區遭受了暴雨洪水的侵襲。“要把抗洪救災、災后重建作為踐行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重要考場。”躬身踐行,奔赴考場!9月3日,黃燕明來到受災嚴重的安圖縣,實地察看鬆江鎮多處水毀現場,親切看望慰問了受災群眾,鼓勵大家團結一致,重建家園。他要求全省各級政協組織和廣大政協委員,要把災后重建的過程作為密切聯系群眾、貫徹群眾路線的實際行動,認真聽取群眾意見,摸清群眾真實需求,切實為受災群眾解決實際問題。
廣泛深入、多措並舉、層次豐富是省政協黨組在查擺問題、開展批評環節中的突出特點。為確保查找問題深入、准確,不走過場,省政協黨組理論中心組先后4次召開學習(擴大)會,圍繞“貫徹中央八項規定、切實改進工作作風”、“群眾路線的時代內涵”、“省政協機關‘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奢靡之風和工作不落實’的表現及危害”、“為民務實清廉”4個專題進行集體學習,查擺存在問題、剖析產生問題的原因,研究整改措施。省政協黨組成員還分別深入各自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聯系點,就省政協黨組和個人廣泛征求意見建議。
省政協召開兩次座談會,分別聽取各專委會和省級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對省政協黨組開展教育實踐活動的意見和建議。在委員履職方面查找出來的問題主要體現在:參政議政知情難、明政難、問政難﹔履行職責渠道少、平台少、載體少﹔履職成果反饋難、跟蹤難、落實難。
邊學邊找,邊查邊改,立說立行,十一屆省政協一系列履職創新活動和有關制度相繼出台:省政協十一屆二次常委會議開創性地邀請了16名省政協委員和14名界別群眾代表人士列席﹔首次召開推進城鎮化建設百名委員建言獻策專題會,聚集了100多名省政協委員,其中13名委員作了大會發言,26名委員提交了書面發言材料,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提出建設性的意見建議﹔將每年年中舉辦的省政府領導與省政協委員及省級各民主黨派、工商聯負責人座談會改為議政協商會,增加了會前調研和會后反饋的環節,同時按界別成立了7個調研組,深入實際開展調研﹔為了鞏固教育實踐活動階段性成果,還陸續制定了《政協吉林省委員會全體會議工作規則》、《關於十一屆省政協駐各市州委員在省內異地考察安排意見》等規則辦法。
此外,省政協還通過開展提案辦理協商會、改善民生導向問題座談會等一系列創新調研座談活動,形成了具有吉林省政協特色的履職品牌:議政協商、專題協商、對口協商、界別協商、提案辦理協商等,使協商民主的渠道更加寬廣、更加暢通,也更富有效率。(宋梅英陳鐵文記者黃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