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總會怕點什麼。
有的人怕沒錢怕沒權,蠅營狗苟惶惶無措﹔有的人怕神怕鬼,燒香磕頭傍“大師”﹔有的人怕吃苦怕吃虧,凡事都要打個“小九九”……
史來賀也有“兩怕”:一怕在群眾中孤立,二怕在群眾中孤獨。孤立是一種行為狀態,孤獨是一種心理狀態,總而言之,他生怕脫離群眾,因為群眾對於他就是“水”和“空氣”,須臾不可或離——這是我們採寫長篇通訊《中國村魂》過程中最強烈的感受之一。
因為怕在群眾中孤立,史來賀一生朴素無華,不搞特殊,不戀權勢,不圖虛名,不謀私利,始終嚴於律己、寬以待人,嚴防個人威望造成“一言堂”,實行民主決策,隻為群眾干實事、干好事﹔
因為怕在群眾中孤獨,史來賀喜歡端著飯碗趕村街上的飯攤兒,與鄉親們蹲在一起邊吃邊聊﹔喜歡下班回家時坐在馬路牙子上,與男女老少偎在一起談笑風生。他曾因為被禁止接觸群眾而落淚,曾坦言“離開群眾最難受”。
怕,是擔心失去力量。史來賀離不開群眾,就像古希臘神話中的巨人安泰離不開大地。安泰從大地獲取力量,史來賀從人民群眾中獲取前進的動力。
為什麼他的話劉庄群眾百聽不厭?因為他與群眾“零距離”,把自己完全放在老百姓中間,拉家常,接地氣,不空不假不虛不浮,一講就能講到人的心坎裡。為什麼他的情劉庄群眾念念不忘?因為他大公無私,“把全村父老鄉親的利益拴在肋巴骨上”,心裡裝的是群眾,做事為的是群眾,發展惠及的也是群眾,一切從維護和發展劉庄群眾的利益出發,“為劉庄人民而活”,這是他的生存意志和生存意義。群眾在他心裡有多重,他在群眾心裡自然就有多重。
怕,是因為愛得深沉。史來賀對群眾的大愛,出自生命的根柢,發自內心的情結,源自精神的信仰,從而貫穿於73年的人生歷程。他帶領劉庄群眾平田地、育棉花、辦企業、創藥廠、建新村……他對人民滿腔忠誠,為百姓飽嘗艱辛,始終是劉庄村民的“主心骨”,始終與群眾肝膽相照、魂魄相依。
“如果農民一直過不上幸福生活,那就是咱共產黨沒本事!”他念茲在茲的,從來都是群眾。睡覺前挨家挨戶“過電影”,誰家有困難都拉一把,堅持走依靠集體經濟、農民共同富裕之路﹔他操心劉庄發展,常常燈下“靜夜思”,這一步咋走,下一步咋辦,審時度勢,洞幽燭微,為集體利益嘔心瀝血。他在風浪中穩若磐石,始終踐行黨的宗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不論是應對時代風雲的變幻,還是面對發展機遇的抉擇,他就像劉庄的“定海神針”一樣,保持清醒,掌握分寸,以歷久彌堅的群眾情結,詮釋一名共產黨員的純粹和忠誠。
一個“怕”字,包含對人民的敬畏,對真理的敬畏。為了人民群眾,公而忘私,方取大義﹔鞠躬盡瘁,遂成大業﹔理想不滅,乃行大道。史來賀的一生,做的是群眾工作,走的是群眾路線,謀的是群眾利益。他的“兩怕”,映襯著共產黨員孜孜以求的目標﹔他的大愛,樹立了黨員干部與群眾血肉相連的標杆。
今天的劉庄,經歷著從土草房到別墅群、從赤貧荒野到田園都市的滄桑巨變。一位共產黨員的“怕”與愛,穿越歷史時空,綻放恆久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