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維文 哈文 朝文
      手機官網
    
站內搜索:

主辦: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
承辦: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群眾路線網

今日談:打破“送禮收禮”負循環

李  斌

2013年09月24日08:06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剛剛過去的中秋節,公款送禮、奢靡浪費的不正之風有所收斂,許多人得以拋卻禮多壓身的煩惱,輕鬆過節。也有人擔心“誰不送禮誰吃虧”、“不送禮會斷關系”,不顧中央三令五申,搞變相請吃送禮。“不得不送禮”的慣性,讓一些人的節日生活變了味道。

  節禮本是過節寄托情感祝福的載體,將禮尚往來、人情比對看得過重便會舍本逐末,落入節禮越送越頻繁、越送越奢華的下沉螺旋。對送禮者而言,猶如難以突破的“囚徒困境”:不送禮似乎難辦成事、或者被視作不近人情。思前想后,即便不堪所累也要趨之若鹜去送禮。以至於,送禮、收禮成了遍及社會的“集體潛規則”。這也提示我們,破解不得不送禮的個人選擇困局,首先應讓崇清尚儉成為集體的共同行動,重建禮輕情重的節日文化。

  具體而言,要用“護清”的制度管人管權,用“崇清”的文化收心凝神,打造廉潔效能的政府和公平競爭的市場,讓送禮者得不到便宜,不送禮者不吃虧。黨員領導干部,尤其要守好節日的“廉關”,層層傳導責任、傳遞清風,以黨風帶民風,引導全社會上行下效、移風易俗。共同營造一個“不送禮、不收禮”的良好氛圍,人們才會不想送禮也不必送禮。


  《 人民日報 》( 2013年09月24日 01 版)

分享到:
(責編:權娟、楊媚)

相關專題

中央精神

理論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