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楊善洲》在全國上映3個多月來,觀眾人數超過了500萬,票房收入上億元,獲得第十四屆華表獎兩項大獎。同時,圖書《楊善洲的故事》也在各地新華書店熱銷,銷量突破了100萬冊。一部投資成本隻有1000萬的影片、一本隻有90頁的圖書,為何如此打動人們的心靈,受到廣大觀眾和讀者的喜愛?值得我們深思。
喜愛,在於真實。為了反映楊善洲的先進事跡,影片攝制組專門到楊善洲生前工作和生活的雲南高原,進行現場調查,深入體驗生活,再現往日場景。在一個多月緊張的拍攝過程中,當地人民對楊善洲的深深愛戴感動著攝制組每一個人,使攝制組成員真正走入了楊善洲的內心世界,激發出強烈的創作熱情。《楊善洲的故事》圖書編寫組也多次赴實地進行採訪,收集了大量第一手鮮活生動的文字影像資料,通過深度挖掘,以紀實手法、朴實語言和圖文並茂的形式,講述了楊善洲一個個感人至深的故事。正是由於影片和圖書真實再現了楊善洲有情有義、有血有肉、可親可敬的形象,才在觀眾和讀者心中產生了強烈共鳴。
動人,源於精神。文化產品作為載體,要真正打動人、感染人,根本靠的是傳遞出來的精神力量。楊善洲一輩子堅守共產黨人的精神家園,一輩子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一輩子淡泊名利、兩袖清風,一輩子艱苦創業,把一切獻給了黨、獻給了人民,是一個“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真正共產黨人。影片和圖書生動詮釋了楊善洲的崇高精神,正是這種精神,讓觀眾和讀者心靈受到了深刻的洗禮,感動得熱淚盈眶。
楊善洲電影和圖書叫好又叫座的事實再次証明,主旋律的文藝作品完全可以實現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的高度統一﹔証明在社會主義政治制度和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指導下,文化藝術創作和生產,完全可以實現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文化藝術效益的統一。從中我們也看到,時代呼喚更多楊善洲式的共產黨人,呼喚廣大文化工作者順應人民群眾追求真善美的強烈願望,深入火熱生活、深入人民群眾,創作生產出更多熱情謳歌時代英雄人物、為人民群眾喜愛的優秀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