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維文 哈文 朝文
      手機官網
    
站內搜索:

主辦: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
承辦: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群眾路線網

大寫的共產黨員

2013年09月18日09:20  來源:央廣網

一位老人,六十年堅守共產黨員的精神家園,把黨和群眾的利益放在個人利益前面,一輩子淡泊名利、地位,公而忘私、廉潔奉公……他,就雲南省保山市原地委書記楊善洲。

在雲南省保山市施甸縣,楊善洲的事跡可以說是家喻戶曉。曾在供銷社當售貨員的楊文菊:說:“他家大女兒是在農村,基本上都是拿點小菜來賣賣又買點東西回去,都是走著來、走著回去。”

工作35年、擔任保山地委領導近20年的楊善洲,說起來也是當地“高官”,但身居要職的他卻一生清貧,他說:“共產黨員就是要自找苦吃。”

雲南省原副省長黃炳生曾與楊善洲共事多年,他說: “他重視糧食生產,這是我們當時工作大局的需要。他同時注重增加老百姓特別是農民收入。但他不僅僅是一個糧食書記,在他手下成長的領導干部是一大批,我這就切身體會,他是怎麼樣來培養的年輕干部。作為一個班長,帶好一幫人,他也是做得非常出色的。”

在職期間,他連自己女兒的婚禮都沒時間參加,女兒要求搭乘一下爸爸的便車,他不肯﹔女兒收了地委一位阿姨的三棵甘蔗,他堅決要求退還﹔為了其他同志的工作及事情,他可以拉下老臉去求情去爭取,但子女工作調動,即便符合條件也不辦。

楊善洲二女兒楊惠蘭說:“小時候總覺得他不關心家裡、不關心我們,隨著年齡的增長就理解了他:其實我爸爸是一個和重感情的人,他是很關心我們的。他只是把我們放在心裡面,沒有過多的時間照顧我們。”

楊善洲最信賴的三女婿楊江勇說:“開始特別嚴肅、有距離感。當你跟他接觸以后,他就像是一塊磁鐵一樣,我就是被他這種無形的東西拽進去,理解但也無奈。”

1986年6月,楊善洲同志退休以后,放棄到省城安享晚年的機會,來到光禿禿的施甸縣大亮山興辦林場,一干便是20個春秋,帶領大家植樹造林7萬多畝,林場林木覆蓋率達87%以上,把昔日的荒山禿嶺變成了生機勃勃的綠色天地,使當地惡劣的自然環境得到明顯改善﹔他修建18公裡的林區公路,架設了4公裡多的輸電線路,使深居大亮山附近的村寨農戶,通電通路。在善洲林場的簡陋而低矮的老廠部,老場長自學洪回憶剛上山的情況:“像這樣下大雨到時候還是要繼續栽。公路又不通、當時上來沒有房子沒有電,特別難在,確實在不住啊。”

楊善洲奮斗一輩子,打造滇西糧倉、綠化大亮山,掏心扒肺讓老百姓的日子富起來,用一生的力量做了這兩件福澤於民的大好事。跟隨楊善洲種樹20年的林場職工說:“跟著老書記把這個樹種了、長起來了,現在樹也多了、水也多了,老書記為我們造下這麼大的福,我們真是感激不盡。”

楊善洲把價值幾個億的森林送給了大山裡的群眾。保山市委、市政府頒發他20萬元特別貢獻獎,他把10萬元捐贈給保山第一中學,另外6萬元,捐贈給大亮山林場,4萬元給老伴兒養老送終。操勞一生,離世后他的身旁留下一頂草帽、一把砍刀、一支煙斗﹔身后留下一個依然需要刨土取食的家,家裡有風燭殘年的老伴,有每天上山種地、喂牛、打豬草的女兒女婿,有開著農用車跑運輸的孫子們……

雲南省省長李紀恆說:“今天我們看到的茫茫林海,都是楊善洲同他的戰友流血、流汗、流淚的結果。善州同志把大量的時間精力放在同人民群眾、同普通群眾在一起,插秧、搬石頭、聊天,金杯銀杯不如群眾的口碑。”(記者陳鴻燕)

分享到:
(責編:秦華、趙晶)

相關專題

中央精神

理論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