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9月6日電(谷欣航) 近日,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組建第二屆“群眾在我心中”先進事跡報告團,到全省法院巡回報告。據悉,首場事跡報告會於8月30日在廣東高院舉行,從9月份起,報告團將到全省21個地級以上市法院巡回報告。@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通過人民微博,以#法官故事#為話題鏈,對此次巡回宣講進行了微直播。
此次活動,主要為配合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開展。廣東高院從全省法院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優秀法官、個人一等功等高檔次榮譽的先進典型中,挑選了6名優秀法官組建事跡報告團。他們中既有中級法院、基層法院、人民法庭的法官,也有刑事法官和民事法官。他們每個人司盡其職,以務實的行動踐行群眾路線的內涵。
部分法官事跡摘編:
“肥佬法官”藍榕概:兩瓶酒的故事
“肥佬法官”藍榕概
藍榕概,佛岡縣人民法院湯塘人民法庭庭長。因為胖,當地群眾都叫他“肥佬法官”。22年的法院工作中,他心中裝著老百姓, 辦案特別用心,群眾有了糾紛,縣、鎮領導遇到司法難題,都來叫他。因此,“肥佬法官”已成為湯塘鎮和佛岡縣一個響亮的司法品牌。
4年前,藍榕概受理了一起離婚案件。被告譚某因獨自管轄山上果林,長期與老婆孩子分居,誰料12歲的兒子因意外溺水不幸身亡。譚某將責任全部歸咎於妻子,整天拿著勞動工具砍柴刀喊打喊殺,並趕走妻子。對於法庭受理其妻子提出的離婚訴訟請求,譚某並不明確表態,並拒絕出庭。為了拯救這個破碎的家庭,藍榕概主動上山找到譚某。血壓長期低壓110,高壓190的他,本應遵醫囑滴酒不沾,但為了能和譚某說上話,硬著頭皮答應了譚某的要求,一口氣灌下兩瓶40多度的米酒。酒還沒喝完,當事人老譚在他面前大哭起來,並在他的勸說下連連表態“聽你的”。看到老譚夫妻最終和好,藍榕概說,那天豁出去喝那兩瓶酒,值了!
廣東工業大學法學院教師,法學博士張澤吾認為:“ 肥佬法官,血性、仗義、原生態的鄉土特色,顛覆了法官超然脫俗的傳統形象,也對司法解決基層糾紛的途徑多樣化有所啟迪。”
“法官媽媽”陳海儀:不拋棄 不放棄
“法官媽媽”陳海儀
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法官陳海儀,15年來從事少年審判,經手審理的案件近3000件。作為一名法官,她鐵面無私﹔作為一名母親,她柔情似水。熱愛人民,心系群眾,對犯罪的未成年人,不拋棄不放棄,挽救一個是一個, 一直是陳海儀辦案的信念。
四年前,陳海儀審判了一名叫小嚴的少年犯。小嚴沒有父母,由爺爺拉扯大,他一直想孝敬爺爺,卻因搶劫罪被判有期徒刑五年。服刑期間,陳海儀一直關心小嚴,經常去探訪,送勵志書籍和生活用品。今年2月,小嚴希望陳海儀過去探望他。小男孩見到她,低著頭很小聲地對她說:“陳阿姨,我被減刑兩次,過兩天就要釋放了,將來不知道回老家還是流落街頭,也不知道還能不能見到你,所以出去前一定要見見你,你不會生氣吧?因為你,很像我媽媽……“陳海儀想,自己親手判決送進監獄裡的少年犯,卻對她這樣深情,正是因為法官愛、法官情的傳遞。回去后,陳海儀四處托人,幫小嚴找到一份服務員的工作,讓他盡快融入社會,重新點燃他人生道路的希望。端午節前夕,小嚴用自己第一個月的工資,為陳海儀買了一盒粽子寄去,以感謝她這些年對自己的不離不棄。
廣東高院副院長、少年法庭指導小組組長陳華杰認為:對未成年人犯罪的審判,既要用必要的刑罰手段預防犯罪,更要用愛心感化、幫助失足未成年人回歸社會。充滿人性化的司法,有助於公眾對未成年被告人乃至成年被告人人權保護的重視,進而導向更加理性的刑罰觀念和寬容、平和的社會集體心理。
“民工法官”蔡應犀:法官和民工,工作價值是相同的
“民工法官”蔡應犀
他,是廣東省江門市新會區法院三江法庭的副庭長蔡應犀。因為在辦案過程中對外來民工和弱勢群體有更多的關心,總是多想辦法在法律范圍內支持他們的合理訴求,同事們戲稱他是“外省民事審判法律工作者”,簡稱“外省民工”。
前不久,江門當地的一家五金企業倒閉,老板一夜“蒸發”。幾近凌晨,幾百個工人圍住鎮政府,還堵了公路,要求討回被拖欠的工資,現場氣氛十分緊張。蔡應犀一邊辦理立案查封手續,一邊用擴音器向工人喊話。凌晨一點多,他帶領工人選派代表到法庭商談解決方案。他認真傾聽每一位代表的意見,並設身處地地為他們提供專業的司法建議。凌晨三點多,工人代表出去后,堵路的幾百名工人十分鐘內就紛紛散去﹔第二天,鎮政府即為工人們墊付了房租,蔡應犀也聯系了一家當地大型同類企業來現場招工。第三天,所有的工人在法庭排隊拿到了銀行代為墊付的工資。事后,鎮黨委領導幾次碰到蔡應犀都說:法院行!小蔡行!
當了十多年法官,蔡應犀曾被圍攻過,被辱罵過,也曾經在孤燈下徘徊過,但他的當事人們總是用自己的方式讓他一次次堅定為民服務的信念。蔡應犀說,人民法官永遠需要“民工情懷”,中國社會永遠需要“民工法官”,他也願一輩子扎根基層,貼近群眾,尊重群眾,能動司法,做好一名黨和人民需要的“民工法官”。
廣東高院審判委員會委員、民一庭庭長戴佛明給出這樣的點評:法律不是強者的權利。“民工法官”,不僅體現了法官的“草根情懷”,更體現了對實質正義的追求。
參加本次事跡巡回宣講報告團的,還有努力尋找法理情中最佳平衡點的陽江女法官何靜虹﹔有堅持群眾利益無小事、民生無小事的深圳中院勞動爭議審判庭法官汪洪﹔也有“朱筆重千斤,寂寞寫公正”的鐵案法官—揭陽中院刑一庭副庭長吳惠水。六位法官是司法為民、公正司法的楷模,也是堅持群眾路線的典范。他們詮釋了人民法官的職業道德,也展現了人民法官的浩然正氣。
據了解,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以此次報告會為契機,向全省法院作出明確要求,即著力解決實際工作中存在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奢靡之風等“四風”突出問題,不斷推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和“兩個年”(“司法公正水平提高年”和“司法作風明顯改進年”)活動的深入開展,進一步強化司法為民意識,堅持公正司法,改進司法作風,樹好司法形象。在先進典型的引領和激勵下,廣東省高院正努力建設一支政治堅定、能力過硬、作風優良、公正廉潔的高素質法院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