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維文 哈文 朝文
      手機官網
    
站內搜索:

主辦: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
承辦: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群眾路線網>>活動動態>>中管高校

北京師范大學開展暑期社會實踐 在服務基層群眾中成長成才

2013年08月27日15:54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北京師范大學結合高校人才培養的規律和特點,在抓好處級以上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同時,高度重視學生黨員和團學干部群體的教育實踐活動。學校大力開展“夢想中國•多彩青春”2013年暑期“三下鄉”大學生社會實踐,圍繞“弘文勵教•夢想播種”、“民生變遷•夢想見証”、“科技創新•夢想行動”和“生態文明•夢想家園”四個夢想主題,組建153支社會實踐團隊,共有1627名實踐隊員和帶隊教師奔赴全國34個省、市、自治區開展活動,在實踐中學習馬克思主義群眾觀點和黨的群眾路線。實踐隊員們在條件艱苦的基層、國家建設的一線、項目攻關的前沿,拜人民群眾為師、虛心向人民群眾學習,發揮專業特長,在社會調查、扶貧支教、科技宣講的具體活動中,幫助基層和群眾解決實際問題,自覺走與人民群眾相結合的成長道路。

扶貧支教暖民心,為孩子播種成才夢想。木鐸傳清音,師范宣教化。暑期社會實踐團隊充分發揮北師大在教育和心理領域的學科優勢,半數以上團隊選擇了以調研基礎教育發展現狀、援助老少邊窮地區教育、關愛弱勢兒童群體為主要的實踐任務。“啟航愛心”支教隊赴貴州省畢節市大河鄉岩口村、“夢想旅行箱”支教隊赴山西省靈丘縣白崖台鄉冉庄村、“火苗”支教隊赴湖南省鳳凰縣兩林鄉板當村、“愛在星途”支教隊赴山東省淄博市博山自閉症療育中心……實踐隊員的足跡遍及祖國大江南北,他們在邊遠貧困山區、在紅色革命老區、在少數民族聚居區、在特殊需要兒童學校,通過課業輔導、興趣培養、藝術啟蒙、心理調適、游戲陪伴等靈活多樣的方式,圍繞傳統文化、生命教育、科學普及、趣味英語等豐富多彩的主題,給教育資源相對匱乏地區的學生帶去了一個快樂而充實的暑假。在為孩子播撒夢想種子的同時,實踐隊員與當地百姓交朋友,向一線教師學經驗,在入戶走訪、下鄉調研的過程中切身感受到我國基礎教育的真實現狀和矛盾訴求,這些現實問題引發了實踐隊員的深刻思考,也進一步堅定了師大學子“教育興邦”的理想信念。這些未來中國教育的中流砥柱,經過基層沃土的歷練和給養,收獲了對教育價值的本質理解,也收獲了對人民群眾的朴素感情。

社會調查體民情,下基層傾聽百姓心聲。北京師范大學暑期社會實踐大興社會調查之風,鼓勵實踐隊員下基層、接地氣,重點關注近年來我國社會民生的巨大變化,結合政府工作報告及兩會議題,依托院系科研項目,理論聯系實際開展社會調研,見証百姓的生活變遷和夢想實現,助力解決社會問題。“吉林省吉林市三代鐵路人夢想變遷的調研與實踐”、“四川省巴中市巴山新居工程實施狀況調研”、“川滇農村經濟發展狀況與養老保障問題研究”、“福州市鼓樓區社區網格化管理模式的應用成效探究”、“雲南省普洱地區邊民涉外婚姻現狀調查”、“鄱陽湖上岸漁民民生狀況調研”、“重慶市棒棒軍生存狀況調查”……這些針對具體地區、特定人群的專項調研,涉及人民群眾生存發展的根本問題,通過田野調查、問卷調查、深度訪談、資料搜集等科學的研究方法,反映了百姓的生活滿意度和社會的發展與變遷。“走到老百姓中去,聽著他們對富裕的渴望、對發展的信心,我似乎摸到了中國跳動的脈搏,也深深感到一種責任”“在全景式體悟基層農村經濟、社會、政治、文化的過程中,我開始領會到‘向實踐學習,向人民群眾學習’的真諦”隊員們的實踐感言流露出年輕一代的使命與擔當,在鄉村和社區的實踐體驗大大增強了青年學子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

科普環保惠民生,赴一線服務群眾需求。根據服務地需求,社會實踐團隊充分發揮專業優勢,突出高校社會服務功能,為改善民生建言獻策。學校聯合愛藝文化基金,組建社會實踐團隊前往雅安地區,開展“雅安行動”,為當地農村青少年提供災后心理康復和生命觀教育等志願服務。實踐隊通過夏令營活動的形式對雅安受災青少年進行了心理疏導和生命觀教育,幫助青少年正確認識自然災害,培養積極的生命觀,開展了鄭灣村村圖書角項目,為當地適齡兒童設立繪本閱讀、繪畫創作的活動室,以彌補當地學前教育的缺失。“湖北省棗陽新市鎮洛北村干旱應對策略研究”、“太原市周邊城郊結合帶種植業發展與環境保護協調性調查”、“北京流動人口聚集地垃圾分布及處理方式調研”、“大連市污水熱源項目調研”等實踐團隊在專業指導教師的帶領下,通過實地調研提出解決問題的意見和建議,及時將調研報告反饋給當地有關部門,為生態文明與和諧社會建設貢獻青春力量。

群眾路線是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而青年學子是國家建設和社會發展的生力軍。群眾路線的學習教育不僅要學理論,更重要的是在實踐中學。在這個暑假,北京師范大學的社會實踐隊員正經歷著一場生動而深刻的教育。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大熔爐中,在社會的大學校裡,在基層的大課堂中,同學們受教育、長才干、作貢獻,樹立了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深化了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進程、發展趨勢的認識,增強了堅定不移跟黨走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青春的臂膀因實踐的淬煉變得更加堅實。

分享到:
(責編:權娟、楊媚)

相關專題

中央精神

理論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