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風關系人心向背、關系生死存亡。黨員干部作風不正不良,就會情趣庸俗、意志消沉,進而行為失范、節操失守甚至腐化墮落,喪失觀“大道”、走“正路”的政治意識﹔就會脫離實際、疏遠群眾,盲目地自信、自負、自大,丟掉“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傳家寶,最終損害黨的執政生命線。因此,在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集中而有效地解決好“四風”問題,必要而緊要。
一個時期以來,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這“四風”在我們黨的肌體滋長甚至大有蔓延之勢,成為橫亙在黨和群眾間的“無形之牆”,隻有堅決整飭“四風”、徹底掃除“四風”,才能醫治頑症、康健肌體,才能重振民心、重塑民信。
開門納諫、從善如流是黨的工作法寶。開展教育實踐活動務必依靠群眾、相信群眾,堅持走群眾路線,深入聽取群眾意見。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北調研指導時強調:教育實踐活動要調動廣大群眾積極性,“引導群眾履行監督責任,多提意見建議。”“四風”問題具體表現在哪些突出方面?“為民務實清廉”哪些做得不夠好?這裡,群眾心裡都有杆秤、有面鏡子。這也就要求我們通過“打開門、亮開窗”和“走出去、請進來”的方法,老老實實地做群眾的小學生,恭恭敬敬地傾聽各界特別是基層群眾的意見建議,及時發現“四風”突出問題和表現形式,從而及時給以整飭與掃除。
群眾是真正的英雄。通過深度征求意見,才能聽到真心話、真意見,才能摸到真問題、真情況,查擺和清除“四風”問題才能有的放矢、對症下藥。在征求和聽取群眾意見中,必須以真誠態度歡迎群眾提出批評意見、特別是尖銳意見,而不能表面虛心誠懇、實則耳邊風、一吹過。面對面聽到群眾意見、特別是一針見血的意見,會讓黨員干部思想上有真觸動,才會因被“猛擊一掌”而警醒、而反思﹔同時,對征求到的“四風”方面問題,必須認真研究、積極解決、及時回應,不可“泥牛入海無消息”。
清除“四風”問題須“踏石留印、抓鐵有痕”。“查”字當頭、“改”字為先,解決“四風”問題,既要從實際出發,更要從實效著眼。隻有堅持高標准、嚴要求,才能查找問題、整改問題。對鏡先照自、正人先正己,決不可搞隔靴搔痒、蜻蜓點水式的“批評”,更不能搞文過飾非、推諉於人、避重就輕的“自我批評”。當干部,就得學會提意見、聽意見,特別是對上面當忌“禮炮”、對別人應忌“啞炮”、對自己須忌“空炮”。
清除“四風”問題須領導帶頭、以身作則。加強作風建設,各級領導干部責任重大。領導干部特別是主要領導在作風建設上以身作則、模范帶頭,就能上行下效、不令亦行,產生很好的示范效應﹔反之,則可能“上梁不正下梁歪,中梁不正倒下來”,造成的影響和危害不可小視。加強黨的作風建設,最需從領導機關做起、從領導干部做起﹔領導機關和領導干部帶頭抓改進作風、帶頭整改“四風”問題,做到“要求別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別人不做的自己絕對不做”。
清除“四風”問題須建章立制、剛性規范。以法治思維抓作風建設,必須健全監督體系和懲戒辦法,依照黨紀國法加大問責和追究的力度。現實中,須堅決糾正和整飭“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和“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的行為,維護黨紀國法權威性,強化規章制度執行力,使黨紀國法及規章制度真正成為不能逾越的“紅線”。
《 人民日報 》( 2013年08月27日 17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