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印發《關於做好第一批教育實踐活動查擺問題、開展批評環節工作的通知》,要求領導機關、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以整風精神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確保教育實踐活動不走過場、取得實效。
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是黨的三大作風之一,是我們黨堅持真理、修正錯誤、增進團結的有力武器。然而,從過去一些領導班子召開民主生活會的情況來看,自我批評大多都比較深刻,而互相批評卻往往淪為“兔子尾巴”,隻在發言結束的時候“一帶而過”,批評效果十分有限。
古人雲,“知人易,自知難”。人往往不容易看清楚自身存在的缺點和不足,而對於他人存在的問題卻可能看得清清楚楚。尤其是同在一個班子的領導干部,平時學習、工作、生活接觸較多,相互之間對於彼此的習慣、愛好、秉性等大底都有所了解。“互相批評”就是要領導干部之間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相互指出各自存在的不足和需要改進的地方,以幫助對方不斷提高和進步。
然而,現實中真正意義上的“相互批評”卻非常少見。有的信奉“多栽花少挑刺,留下人情好辦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願批評﹔有的“是非面前不開口,遇到矛盾繞道走”,顧慮重重,批評領導怕 “穿鞋子”,批評同級怕“傷面子”,不敢批評﹔有的甚至樂於看著別人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也不及時提醒,不想批評。
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很多,領導干部自身面對別人批評時的態度最為重要。“人無完人,金無足赤。”每名領導干部都要有“聞過則喜”的胸懷和勇氣,誠懇地接納他人的批評,主動地從批評中吸取營養,聞者足戒。隻有這樣,才能不斷增強自我淨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才能不斷推動事業和個人的成長進步。
同時,領導干部在開展批評時,要始終秉承對黨的事業負責、對同志負責的精神,“心無雜念”、“心平氣和”地指出問題,幫助同志改正缺點、糾正錯誤,不扣帽子、不抓辮子、不打棍子,尤其要堅決杜絕借批評之名,行挖苦、打擊、泄私憤等整人行為之實,真正到達懲前毖后、治病救人、“團結——批評——團結”的目的,切實防止“互相批評”變成“兔子尾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