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維文 哈文 朝文
      手機官網
    
站內搜索:

主辦: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
承辦: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群眾路線網

改進工作別依賴媒體曝光

葉日者

2013年08月26日08:12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要讓群眾意見、而不是媒體曝光成為工作啟動的按鈕

  不久前,兩起貌似孤立、但有不少相似之處的事件引起公眾注意。先是江西人王林,這個曾經“引無數官員、老板、明星競折腰”的“大師”,在媒體持續關注下,經相關部門深入調查,確定涉嫌非法持有槍支罪、偷稅罪、非法行醫罪等“七宗罪”。再是北京的“大師”張必清,其“最牛空中別墅”在被媒體曝光后迅速成為熱門話題,多方壓力之下,張必清承諾一周之內拆除違建。

  王林出獄20余年來一路暢通無阻,長盛不衰﹔“最牛違建”施工6年,據稱城管部門2008年即已立案,但數年來限期自拆通知書像隻紙老虎畫在牆上。事件過程若無媒體曝光及持續關注,相關方面或許仍會視若無睹。媒體的介入,促使相關方面團結一致,迅速解決問題。眾人拍手之余,也值得反思:為何政府相關部門的查處機制,要靠媒體曝光才能啟動?

  對此,有人無奈地表示:某些行政執法的案件,靠一家之力難以作為,但又沒有一個牽頭部門來協調。於是,上述兩事件中的媒體曝光,似乎成了各部門聯合執法的“尚方寶劍”,事件一經曝光,立即激活政府部門應對公共危機的處理機制,由分管領導親自牽頭,召集各相關部門開展聯合行動,使多年放任不管之事一朝得以解決。

  戳穿某個“大師”容易,徹底根除其存活土壤卻很難。若監管缺失,有關部門不負責任甚至縱容和保護,“大師”擾民甚至興風作浪的現象還會卷土重來。防止其發生,最有效的方法還是依靠群眾。在兩起事件中,事實上群眾很早就進行了舉報和反映,讓人遺憾的是,一些部門的不作為,使事件的解決一拖再拖,歸根結底,沒有將工作啟動的按鈕交到群眾手上。

  當前,各地各部門正在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要以此類事件為戒,防止事不關己、高高挂起的工作心態,力戒推諉扯皮、糊弄搪塞的工作作風。鏟除“大師”滋生的土壤,也是改進作風的契機。要讓群眾意見、而不是媒體曝光成為工作啟動的按鈕。及時回應群眾關切,鏟除執法腫瘤,相關部門需要切實負起責任,行使好人民賦予的權力,贏得人民信任。同時,政府要強化監督力度,對於不作為或者亂作為的相關部門,要嚴肅處理﹔改進工作機制,讓所有部門都能通力協作,切實處理好人民群眾反映的問題。

  《 人民日報 》( 2013年08月26日 05 版)

分享到:
(責編:權娟、楊媚)

相關專題

中央精神

理論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