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維文 哈文 朝文
      手機官網
    
站內搜索:

主辦: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
承辦: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群眾路線網>>群眾工作案例庫>>服務型黨組織

內蒙古林西縣:創新基層黨建 服務人民群眾

歐陽優

2013年08月23日17:03  來源:經濟日報

  黨的基層組織是黨的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新世紀新階段,世情、國情、黨情深刻變化,社會經濟成分、組織形式、就業方式、思想觀念、價值取向日趨多元,迫切要求改進基層黨組織設置方式、活動形式和發揮作用的途徑,提高基層黨組織服務人民群眾的能力。在全黨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之際,基層黨建工作如何才能適應新要求、更好地服務人民群眾?近日,我們深入基層解剖麻雀,前往地處內蒙古東南部的林西縣,跟蹤調研當地積極推行“1+3”黨組織設置模式的豐富實踐,認真梳理其建設服務型黨組織的經驗,以期對各地創新基層黨建工作有所啟示。

  (一)

  這些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內蒙古林西縣基層黨組織所處的環境、工作的條件以及自身狀況發生了重大變化,面臨著一些新的困難和挑戰:管理職能日漸淡化、服務體系尚不健全、工作缺乏活力,在引領發展上帶動力不強,等等。這些問題不是林西特有的,而是各地在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上需要迫切解決的共性難題。面對變化的形勢和緊迫的要求,林西縣委組織部從當地的經濟和農業發展實際出發,深刻認識到,經濟發展的前沿在哪裡,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就跟進引領到哪裡。隻有站在發展前沿的引領才是最有活力的引領,隻有維護和發展群眾利益的引領才是群眾最需要的引領。在充分調研論証的基礎上,林西縣以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為載體,積極推進“1+3”(即“村黨總支+合作社黨支部+產業鏈黨小組+能人黨員”)黨組織設置模式,在制度與實踐層面進行積極探索創新,走出了一條黨組織引領、充分發揮黨員大戶和能人黨員作用、合作經營、服務人民群眾的發展道路。

  一是創新載體,增強基層黨建凝聚力。當前,一些農村基層黨組織、黨員之所以難以發揮作用,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發揮其積極性以及引導作用的平台和載體。林西縣委組織部認識到,大力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發展農業經濟的大勢所趨。為適應這一趨勢,林西縣把創新基層黨組織建設的載體和平台定在了合作社上,通過發展壯大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致富農民、凝聚群眾。為此,林西縣委制定實施了《關於加強農民專業合作社建設的意見》,將合作社建設作為全縣農村3項重點工作之一,全力以赴抓落實﹔各鄉鎮分別成立專項推進指導組,指派一名黨委副書記抓合作社建設,在建章立制、組織協調、規范運行等方面進行指導督促﹔各村黨組織積極發揮領建引路作用,通過黨組織引辦、“兩委”班子成員領辦、黨員“能人”帶頭辦等有效方式,促進合作社不斷發展壯大。

  二是打破分隔,探索組織設置新模式。創新基層黨組織建設,模式是基礎。如何理順各級黨組織關系,真正將基層黨組織建設與經濟發展結合起來?這是林西縣推進基層黨組織創新必須面對的問題。為破解這一難題,林西縣委組織部從有利於服務群眾、帶動發展的角度出發,打破依據地域、單位設置基層黨組織的原有形式,積極探索合理設置基層黨組織的新模式。其一,優化設置“帶動鏈”。林西縣在有條件、有意願的合作社中全面建立黨支部,圍繞產業建立黨小組、培育能人黨員,實行村“兩委”班子與產業黨支部班子成員“雙向進入、交叉任職”,將具備條件的村黨支部升格為黨總支,形成“村黨總支+合作社黨支部+產業鏈黨小組+能人黨員”的黨組織設置新體系。其二,全力激發“帶動源”。發揮黨組織“引領規范”和黨員“帶頭示范”作用,在合作社、生產基地中全面開展設崗定責,把黨組織帶動力有序有效地融入到合作社建設的方方面面。其三,合理拓展“帶動域”。實行綜合帶動、立體帶動,把“1+3”模式的推進深化與開展城鄉黨組織互幫互助、促進土地流轉、爭取落實項目、完善村民自治、有序整合農村勞動力資源等有機結合起來。

  (二)

  調研發現,正是由於抓住了載體和模式設置這兩個核心問題,林西縣積極創新基層黨組織建設的成效正從多個層面顯現。一方面,基層黨建工作重心實現了與時俱進的推進,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更為堅固。推行“1+3”黨組織設置模式以來,由於有了合作社作為服務人民群眾的載體,基層黨組織服務群眾的重心從以前的宏觀、粗放、低覆蓋轉向微觀、具體、高覆蓋,由原來的大包大攬管理型轉向保姆服務型﹔由於把農村優秀分子、能人黨員團結在黨組織周圍,積極發揮這一農村社會先進力量的先鋒模范作用,增強了農村基層黨組織的社會凝聚力、向心力,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熱烈歡迎。而且,農民黨員在合作社生產經營中強化了榮譽感、使命感,黨員行權履職更加主動,黨組織吸引力更強。另一方面,在提升基層黨組織凝聚力的同時,促進了基層黨建與經濟發展的雙贏。在合作社中引入“1+3”黨組織設置模式,一個最明顯的成效就是,把黨的領導力量和組織優勢融入合作社的發展中,使黨組織成為農村合作經濟的領導者、推動者和實踐者,並引入監督機制,從而有效保障了農民利益不受損害,使合作社發展具有可持續性,切實引領、推動了農村經濟發展。截至目前,全縣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到355個,受益農民6.1萬人。

  當前,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積極創新基層黨建、服務人民群眾,對於改善黨群干群關系,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夯實黨執政的組織基礎,意義重大。林西縣創新基層黨建工作的實踐充分表明,服務群眾是基層黨組織建設的根本價值取向,隻有充分樹立“功在長遠”的工作觀念、找准切入點、建立良好的運行機制,才能更好地推動黨組織建設的步伐,從而更好地服務人民群眾,鞏固黨的執政基礎,凝聚發展的向心力,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匯聚起磅礡力量。

分享到:
(責編:秦華、趙晶)

相關專題

中央精神

理論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