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維文 哈文 朝文
      手機官網
    
站內搜索:

主辦: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
承辦: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群眾路線網>>網友聲音

干部走進田間地頭要練好“常”字訣

倪洋軍

2013年08月14日16:32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要取得實效,關鍵之一就是要領導干部深入到人民群眾中,講共同的語言,做共同的事,與群眾打成一片。近日,一些省區市的黨委書記紛紛帶頭走進鄉間田頭,深入生產生活第一線調研,與廣大干部群眾共同商議“三農”發展大計。調研期間,他們不僅與村民同吃同住,有的甚至親自揮動起鐮刀鐵鋤,真實地感受和體驗農業生產的辛勞。(2013年8月13日人民網)

省委書記、省長下田鋤地、收割糧食、察看農情、清理垃圾等,與群眾同勞動,同呼吸,談心交心,是踐行黨的群眾路線,密切黨群干群關系的必然選擇﹔也是改進工作作風,增強做好群眾工作能力,提高執政本領的內在要求。這樣的“農民秀”值得肯定,更值得效仿。當然,人們在交口稱贊的同時,往往還心存憂慮,那就是,干部這樣的做法,能不能持久,會不會只是一日之功、一時之秀。因此,干部走進田間地頭,不但要有一“時”之彩,更要練“常”字之功。

要有“常人”之心。干部是從群眾中來的,更要到群眾中去。而干部到群眾中去是為什麼、干什麼的?無疑是去當人民的“小學生”,向群眾學習,去做人民的“勤務員”,為人民服務的。因此,干部下基層、走進田間地頭,就必須要有一顆平常之心、常人之態。要俯下身子,哈下腰來,放下架子,與群眾平等相待、真誠交流,切忌在群眾面前指手畫腳、吆五喝六,擺領導的臭架子,自高自大、自以為是。要能夠有“天下還有更多窮苦人”的悲憫之心,多關心群眾疾苦,多體察百姓難處,多站在群眾的立場想問題、看問題、解決問題。要把自己作為平常人放到群眾中去,真心誠意與群眾交朋友,接受群眾的檢閱和監督。

要有“常識”之技。有道是,不打無准備之仗。領導干部深入基層、走進田間地頭,沒有一些常識性的知識儲備,遇到群眾總是說外行話、干外行事,不但不能做給群眾看、帶領群眾干,還會讓老百姓看笑話。應該說,近年來,不少省委書記、省長深入鄉間田頭的身影獲得網友的交口稱贊。特別干起農活的架勢,在農民群眾眼中,這些身居高位的封疆大吏也可稱得上“好庄稼把式”。但是,也不可否認的是,有些領導干部缺乏做好群眾工作的基本功,存在“三不”現象,即不會“融入”:講話匯報口若懸河,面對群眾結結巴巴﹔不願“心入”:吃喝游娛時間充裕,群眾工作抽不開身﹔不敢“深入”:表現政績爭先恐后,遇到矛盾騰挪躲閃。因此,各級各地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必須苦練內功,增強做好群眾工作的“常識”之技,才能深入基層時把功課做好。

要有“常態”之制。常態才能常效,長效才能長久。制度是管根本,更是管長遠的。領導干部走進田間地頭,絕不能憑一時興起,或者隨大流、一陣風、一窩蜂,隻滿足於搞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一套,必須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建立健全干部聯系群眾的長效機制,讓制度說話,以制度管人、管事,並努力形成常態。一要在制度的設計上具有針對性、指導性、實用性和可操作性,要避免空洞空泛,使制度成為可有可無的空中樓閣﹔二要在制度的執行上具有強制性、排他性、堅決性,要不讓干部有空子鑽,同時要強化督查考核,將制度落實作為干部實績考核的重要內容,與干部選任挂鉤,不致讓制度成為“稻草人”當擺設。

接地氣,才能有底氣。干部走進田間地頭,能不能接上地氣,關鍵在干部會不會務實,能不能練好“常”字訣。否則,即便在田頭擺的姿勢再好,也會大煞風景、很失民心。

分享到:
(責編:趙娟、謝磊)

中央精神

理論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