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我為殘疾軍人做了一頓飯,體驗到了照料病人的艱辛,更重要的是聽到了不少平時聽不到的真心話,包括對醫院工作的意見和建議等。”廣東省第一榮軍醫院院長李樹紅說。該院根據群眾意見,對壓瘡、泌尿系統結石的防治進行了程序化管理,使壓瘡率從10%下降到3%。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廣東開展討論式、調研式、體驗式學習,把開展活動與推動工作結合起來,堅持真心學習、真誠查擺、真正整改,切實改進作風、取信於民,受到群眾好評。
“開展一次專題學習討論、開展一次調研式學習、到黨代表工作室接待群眾……”廣東省委常委們安排了10個指定動作,切實做到率先垂范。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胡春華深入聯系點省民政廳調研,到社會組織服務大廳現場了解窗口單位的工作作風。廣東省省長朱小丹到聯系點省交通集團,聽取干部職工對省政府班子作風建設的意見建議。
“一開始就認真”是華南農業大學、廣東財經大學黨員干部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深刻體會。迅速解決查找出的突出問題,做到小有小改、大有大改,是廣東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鮮明特點。截至7月底,已通過領導督辦、專項整治等方式,對照查找到的突出問題,制定措施、初步整改落實了9500多件。針對“四風”問題開展“庸懶散奢”專項治理,已查處“四風”方面的違紀違法案件168宗,一些典型案例在媒體上進行了曝光,警示了廣大黨員干部。
這次曝光的上班時間上網看視頻、玩游戲等典型案例,對所有公務員是一個警醒,要記住時刻有一雙監督的眼睛盯著自己。廣州市設立了“機關作風曝光台”,對黨員干部起到了很大震動作用。廣東建立督導工作聯絡反饋機制,派出28個督導組,通過個別訪談、設置意見箱等方式直接掌握各單位開展活動的真實情況,全程督導各地各單位扎實深入開展教育實踐活動。
學習教育成果要形成長效機制,離不開建章立制。廣東各地各單位已經合並、廢止367項制度,針對作風建設的薄弱環節正在研究起草256項制度。7月底,廣東在去年取消179項行政審批事項的基礎上,宣布再取消和下放涉及企業投資建設民用機場、城市軌道、旅游開發和資源保護等項目的審批事項25項,省級檢查和評比表彰項目由459個壓縮到82個。
在制度的制定過程中,廣東也堅持貫徹群眾路線。近期出台的《關於進一步促進粵東西北地區振興發展的決定》,就經過反復斟酌討論,聽取了多方意見,歸納整理吸收了750多條意見建議,先后進行了30多次重要修改。(記者吳春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