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廣州8月10日電 (記者鄧圩)廣州同德圍南北高架路的項目設想來源於群眾,經群眾討論、完善並投票表決通過,但在建設過程中又遇到了少數群眾的阻撓而一度停滯。近日,經多輪協商聽取吸收民意,項目最近得以重啟,預計2014年完工,屆時將根本改善該地區交通狀況。
這是廣州市建委組織學習教育實踐活動的一項成果,也是廣東省廣泛深入聽取群眾意見,把開展活動與推動工作結合起來的一個縮影。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廣東切實改進作風,聽民意問民情,受到群眾好評。
“開展一次專題學習討論、開展一次調研式學習、到黨代表工作室接待群眾……”學習教育實踐活動中,廣東省委常委安排了10個“指定動作”,分頭調研、分類研究、分別破題,通過召開座談會、個別訪談、參加讀書交流會和上黨課等方式,充分聽取廣大黨員、干部、群眾的意見建議,做到深入學習領會、深入征求意見、深入查擺問題,充分發揮示范作用,激發了全省上下開展教育實踐活動的熱情。截至7月底,參加第一批活動的地區和單位已征求到基層黨員、干部和群眾意見3.3萬多條。
廣大黨員干部積極創新學習教育方式,通過群眾提、自己找、上級點、互相幫等辦法,沉下心、扎下去認真聽取意見建議。7月1日開通的廣東群眾路線網,搭建了動態信息發布和學習交流互動的有效平台,還專門開通了征求網民意見建議的留言板。為開展活動專門編寫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廣東讀本》,可讀性強、地方特色濃烈,成為黨員干部學習的有益參考。省直機關工委等單位通過建立微信、飛信群等方式,充分利用新興傳播渠道組織學習,受到了普遍歡迎。省公安廳根據將社會各界對廳機關“四風”方面的意見匯編成冊,據此將活動方案細化為38個項目、87項具體工作,並編寫成《工作指引》指導活動開展。
學習教育成果要形成長效機制,離不開建章立制。在制度的制定過程中,廣東堅持貫徹群眾路線,擴大征求意見的范圍,對不採用的意見建議說明情況,避免制度出台隨意性大、可操作性差、征求意見走過場等問題。近期出台的《關於進一步促進粵東西北地區振興發展的決定》,就經過反復斟酌討論,聽取了多方意見,歸納整理吸收了750多條意見建議,先后進行了30多次重要修改。
為推動活動取得實效,廣東建立督導工作聯絡反饋機制,派出28個督導組,通過個別訪談、設置意見箱等方式直接掌握各單位開展活動的真實情況,全程督導各地各單位扎實深入開展教育實踐活動。近期,廣東還將召開教育實踐活動工作推進會,部署開辟更多渠道,確保征集到更多更實的意見建議。
《 人民日報 》( 2013年08月11日 01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