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第一批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自7月6日啟動以來,省級四套班子及相關部門深入基層、深入群眾,以好的作風、真誠態度聽取意見建議,為對照檢查、開展批評和解決問題打下了良好基礎。
誠心實意聽民意,創新方式納民言。在第一批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正式啟動之前,山西省委常委開展了集中調研,他們分赴各地各單位,分省、市、縣、聯系點四個層面,召開了52個座談會,對征求到的意見建議,專門召開會議進行梳理反饋等。
山西省委高度重視聽取老同志的意見建議,開展了走訪曾是省級領導的老同志活動。省委常委步入老同志家中,撥通在外老同志的電話,真心誠意聽取意見建議。
山西還通過調查問卷、開通專線電話以及設立網上郵箱等形式,進一步拓寬聽取意見的渠道。省委社情民意通道設立專用郵箱,重點收集干部群眾反映的“四風”方面問題﹔省人大網開辟“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專題網頁,就領導班子和領導成員接受群眾監督、改進會風文風等問題開展意見建議征集活動。
第一批開展活動的山西省直機關、事業單位、省管國有重要骨干企業和省管高校等也根據自身實際,開展多層次多渠道的征求意見活動,傾聽基層心聲。“針對文化業務工作中的重點、難點問題,要會同相關科室沉下去開展調查研究工作,為基層業務工作提供政策上的支持。”在山西省文化廳的意見征集過程中,基層群眾和工作人員直言不諱,相關方面負責人表示一定會邊整邊改。
少一些放空炮,多一些實打實,用“猛擊一掌”代替“和風細雨”。圍繞收集到的“四風”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山西省委梳理出6個方面進行專題調研,分別是:文山會海、“三公”經費、學會協會、窗口單位實行“陽光政務”、建設樓堂館所和豪華裝修及超編制超標准配車、評比達標及節慶活動。結合職責分工和課題特點,每個課題由兩名省委常委共同牽頭調研。
自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以來,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的整改初見成效。從近期該省調查情況看,干部群眾對執行“八項規定”的滿意度大為提高,出現“六少四多三變”,即會議文件少了,公務消費少了,警車開道少了,迎來送往少了,公款吃喝少了,公車私用少了﹔群眾見領導多了,勤儉節約多了,硬杠杠多了,管理監督多了﹔干部形象變了,機關作風變了,社會風氣變了。(新華網太原8月8日電 記者王菲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