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維文 哈文 朝文
      手機官網
    
站內搜索:

主辦: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
承辦: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群眾路線網

如何加強和改進黨的群眾工作

 中央黨校黨建部教授 高新民

2013年08月08日10:02  來源:光明日報

  福州:“馬上就辦 辦就辦好” 8月2日,福州市晉安區工商局紀檢組工作人員(左一)在“聯合上門服務點”發放群眾滿意度問卷調查表。新華社記者 張國俊攝

  在長期執政條件下,特別是在市場經濟和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條件下,黨的群眾工作的社會條件與黨自身情況都發生了很大變化。

  一方面,我們有條件做好群眾工作。就經濟基礎而言,中國經過30多年改革開放,2010年經濟總量已經達到了世界第二位,國家綜合實力有了巨大提升,為黨做好群眾工作提供了強大的物質資源。就社會保障而言,黨的十六大以來,黨逐漸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在社會建設方面加大了改革的力度,社會保障制度逐漸建立起來。就基層管理而言,黨的基層組織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具有強大的組織優勢,基層大調解機制開始形成。應該講,我們今天做群眾工作,理論上、事實上都比過去具有更好的條件、更高的技術手段。

  另一方面,群眾工作的兩端——群眾和黨的隊伍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使黨的群眾工作更為復雜,難度也比過去更大。黨執政多年來,群眾基礎發生了多方面變化。市場經濟導致社會利益多元化、格局復雜化,群眾劃分為多個不同利益群體。群眾的人權意識、法制意識、監督意識較之改革開放前大為提高。群眾對干部隊伍的社會評價也發生了重大的變化。社會對領導干部的要求越來越高。另外,世界政黨這兩年的變化,對於我國經濟社會的轉型也提出了一些警示。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需要我們根據群眾基礎與黨的隊伍變化的特點,與時俱進,健全制度,改進群眾工作方式。

  尊重規律,轉變理念,樹立“四觀”

  第一,樹立“大群工”觀,即群眾工作是蘊含於整個政治體系運作之中的過程,黨群關系是整個政治體系運轉的結果。也就是說,我們所有的工作,乃至個人行為都可以影響到黨群關系。

  第二,樹立服務觀,即以服務作為黨政機關、基層組織的重要功能和業績考核內容。十八大把建設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確定為黨建目標。新加坡人民行動黨在新加坡執政幾十年,其中遵循的很重要的一項做法就是,無論部長還是議員,每周一晚上必須會見選民,而且在任期內,必須把選民走訪完畢。當然,具體的制度,任何國家都不可能照搬,但是這種出發點,這種動機還是值得我們借鑒的。

  第三,民主與依法執政觀。民主與依法執政是群眾工作應有的基本觀念,也是基本的工作方式。十八大明確地講,提高領導干部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的能力。這表明,法治能力將成為領導干部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的重要內容,事關依法治國方略的全面落實,事關國家的長治久安。

  第四,樹立民眾權利本位觀,即公權力不得與民爭利。

  創新社會管理體制,改進領導方式

  執政黨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調、公眾參與,是中國社會管理大格局。其中黨與各類社會組織的關系,是社會管理體制中的重要問題,也是改進黨的領導方式的重要內容。如若沒有社會組織,就會使得大量的矛盾指向黨和政府,因此需要有社會組織緩沖。同時,我國社會組織也需要規范,就是要以法律規范其行為,以社會監督他們,充分發揮在其中工作的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而不是黨和政府直接替代新社會組織的作用。

  公正協調利益關系

  社會政策是關系人民群眾生存的大事,社會政策的制定需要全社會的參與討論。這裡,民主決策,給各利益相關方以平等的機會介入到決策過程中來,是第一個重要環節。沒有這一環節,就沒有機會與過程的公正,這是保障社會公正的政治制度設計。從黨的領導視角來看,改進黨的決策方式,健全民主決策機制,更是黨的職責所在。帕累托最優原理,是在調節利益關系中,千萬不可以忘記的,就是要給同盟者以物質利益,至少不損害其利益,並且要讓利益相關者參與到決策過程中來。也許這會導致決策過程更復雜些,利益博弈更激烈些,但是其中一個很大的好處,就是大家會相信我們是公正的,這說到底,體現不與民爭利。

  建立新型的溝通機制

  溝通的實質是明確各溝通主體的利益訴求、彼此關系,這在利益多元社會是十分必要的。傳統的溝通方式是自上而下、單向度溝通,上級認為有必要時以座談會、調研等形式自上而下溝通,而新型的溝通機制是雙向度的、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並行的,溝通雙方地位是平等的,互為主體。從全社會來看,有效的溝通方式之一是建立社會對話協商機制。對話協商可以在中央、地方、基層多個層面展開。在基層,近年來出現的基層大調解、社區糾紛調解機制、民怨化解機制也屬於對話機制的一部分。

  在我們國家,社會對話協商機制已經存在。在北京、上海這種大城市,還有某些二、三線的城市,在很多社區裡面有諸如糾紛化解室、矛盾調解室,還有法律咨詢室,這都是化解個體矛盾的一種對話協商。

  另外,干部直接聯系群眾制度,這也是一種溝通機制,這一口號的原創地就是雲南孟連,這次十八大報告也提了出來。這裡需要強調的就是所有的新經驗,在它的原創地出現的時候,都是有很強現實針對性的,所以效果很好。但是,如若我們一刀切地將其推向全國,那就需要深思。農村和城市不一樣,小城市和大城市以及特大城市不一樣,白領、高科技精英和普通工人、農民也不一樣。因此就需要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同時,還要有一系列的平台、一系列的制度,比如上海楊浦區實施的“一線工作法”就是如此,隻有一系列的后台制度配套,才能使直接聯系群眾發揮最大的效應。

  工作方法、手段,靈活、多樣、權變

  群眾工作方式千差萬別,從大類上講,用不同標准衡量,可分為權力與非權力方式、民主與法制的方式,等等。從具體方法上講,可以具有手段多樣性(制度、組織、文化等),形式現代化、大眾化等特點。但所有的方式方法,無非激勵與懲戒結合、教育與制度約束並用、自我管理(社會自治)與國家管理並存,等等。在信息化時代,可以充分運用高科技提供的一切手段、渠道,如互聯網留言板、熱線電話等,及時了解群眾意見,排查矛盾,解決群眾困難。但一切高科技手段的運用,最終還得依賴各級領導機構的重視,因此,關鍵在領導。

  進一步強化各級黨代表和人大代表的作用

  黨代表、人大代表是聯系執政黨、公權力與民眾的橋梁,代表們可以在群眾工作中起到制度化表達群眾意見、調解社會矛盾等作用。對此,有些地方做得還不錯,像深圳蛇口,就是黨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三者共同組建成工作室,每周都有會見,並且有明確分工。

  還需要特別強調的是,加強黨風廉政建設,樹立執政黨良好形象,對於群眾工作具有極重要的意義。群眾往往通過身邊的領導者、黨員判斷黨的性質,評價黨的工作。如果群眾對黨風廉政不認可,群眾工作就會無效。因此,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對於長期執政的黨尤為重要。實踐中,一方面需要進一步拓寬黨風廉政建設的領域,把黨風廉政建設融入國家與社會的治理結構中﹔另一方面需要依靠群眾,以社會權利的實現來解決黨內監督體制薄弱的問題,在群眾監督中獲得群眾認可。

  總之,群眾工作事關黨的群眾基礎是否會流失。在今天的背景下,社會的群眾基礎變了,黨自身也變了,需要我們有一個大的轉變,才能夠適應新形勢下黨的群眾工作的需求。

分享到:
(責編:吳思瑤、常雪梅)

相關專題

中央精神

理論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