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最貧困家庭,聽最真實意見,解最急迫問題……近日,中央領導率先垂范為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作出榜樣。然而,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日前在基層採訪時發現,在一些地方,部分黨員干部脫離群眾現象依然存在,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見不到群眾的問題仍然突出。廣大群眾期待:領導干部深入基層深入群眾,不僅要“身入”,更要“心入”。(新華網)
領導干部踐行群眾路線過程中出現的不會融入、不願心入、不敢深入的“三不”現象,雖然只是個別情況,但卻非常值得關注,因為,在基層群眾眼裡,每一個黨員干部尤其是領導干部都是黨的化身,其一言一行都代表了黨,代表了組織。而領導干部的“三不”現象,其實就是踐行群眾路線過程中的“懸停”問題:上級精神也貫徹落實了,活動也搞了,群眾家裡也去了,可是,總結一下,隻不過是水過地皮濕,沒有什麼深刻印象、沒留下什麼明顯痕跡、更不用說取得什麼顯著成效了。對此基層群眾自然非常反感,如此浪費時間,還不如下地干點活來得實惠。
群眾是最典型的唯物主義者,他們看中的是自己得到的實惠、好處、利益,諸如如何增加家庭收入、如何更好地解決就醫、就學、就業等等與自己生產生活直接相關的東西,離開了現實,空談其他的不著邊際的東西都不會引起他們的興趣,因為物質決定意識。因此,在深入群眾過程中,一定要心入、腦入、情感到位,而決不能停留在身入、腿入、腳入,要真正明白群眾想什麼、急什麼、愁什麼、煩什麼、喜歡什麼、厭惡什麼、痛恨什麼,而不是作報告式的夸夸其談。
“三不”現象的本質就是官僚主義、形式主義、享樂主義,根本原因在於缺乏群眾情感,與群眾關系不密切、有隔閡,不只是群眾對這樣的干部反感,干部本身也對群眾有抵觸情緒,不願與群眾結交,更不願與群眾深交,怕麻煩、怕負擔、怕問題、怕矛盾,更怕惹火燒身。其實,解決這些問題,才是當前全黨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出發點。
踐行群眾路線,本來就是每個黨員干部順理成章的事情,《黨章》上寫得非常明白、非常具體、非常到位。當前,隨著我國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逐步邁入中等收入國家行列,新的世情、國情、黨情正對我們進行著新的考驗,如何凝心聚力、攻堅克難,帶領全國人民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關鍵在黨。極個別人經受不住糖衣炮彈的考驗,經受不住權錢色的誘惑,跌進了違紀違法的陷阱而不能自拔。更在甚者,有的黨員干部群眾觀錯位,放不下身段,官本位意識太重,以至於自己積重難返,成為官僚主義的特定符號,把自己擺到了群眾的反面,為群眾所反感、所唾棄。
正是由於群眾的支持,我們才贏得了革命戰爭的勝利,贏得了社會主義建設的勝利,贏得了改革開放的成功,可是,在這些勝利面前,黨員干部隊伍中的個別人卻偏離了群眾路線的方向,拋棄了科學的群眾觀,把自己置於特權的包裹裡,人為地拉開與群眾的距離,如此下去,必將把自己擺到自己的對立面。
懸停現象非常可怕,因為它讓我們看到的只是一種假象:看似上級要求的都已經做了,實質上卻是蜻蜓點水、淺嘗輒止、敷衍了事,更可怕的是向上級匯報時天花亂墜、天衣無縫,而在群眾眼裡,他們的問題、困難、矛盾沒有得到任何解決,
看到問題不可怕,怕的是不改正錯誤,堅守錯誤。
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施活動中,我們希望所有的黨員干部都能做到身入、心入、感情投入,真心誠意地把自己融入到群眾當中,而不是處於懸停狀態,切實做到與群眾心貼心、手牽手,同心同德,共同解決困難、問題、矛盾,促進社會更和諧,人民群眾生活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