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中央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安排,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近期分別到各自的第一批教育實踐活動聯系點調查研究、了解情況,指導教育實踐活動開好頭、起好步。常委們強調,開展好教育實踐活動,第一要把學習教育擺在突出位置。領導干部要帶頭集體學習、集體討論,組織黨員干部認真研讀學習材料,深刻領會中央精神,把宗旨意識、群眾路線真正裝到心裡去,始終站在人民群眾的立場上看問題、想問題、解決問題,切實解決好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個“總開關”問題。(來源7月16日新華網)
不得不說,黨內的學習風氣和學習情況總的是好的,但有些學習狀況確實不容樂觀。有些黨員干部不思進取、碌碌無為,不願學﹔有些黨員干部熱衷應酬、忙於事務,不勤學﹔有些黨員干部裝點門面、走走形式,不真學﹔有些黨員干部心浮氣躁、淺嘗輒止,不深學﹔有些黨員干部食而不化、學用脫節,不善學。不願學、不勤學、不真學、不深學、不善學,就會出現新辦法不會用,老辦法不管用,硬辦法不敢用,軟辦法不頂用。由於世情、國情、黨情的發展不斷變化,不論是新問題還是老問題,不論是長期存在的老問題還是改變了表現形式的老問題,要認識好、解決好,唯一的途徑就是增強自己的本領。增強本領就要加強學習,既把學到的知識運用於實踐,又在實踐中增長解決問題的新本領。干部要上進,黨要上進,國家要上進,民族要上進,就必須大興學習之風,堅持學習、學習、再學習,堅持實踐、實踐、再實踐。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出版的《學會生存》中有句名言:“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我們都知道,干部的黨性修養、思想覺悟、道德水平不會隨著黨齡的積累而自然提高,也不會隨著職務的升遷而自然提高,而需要終生努力。領導干部在活動中要帶頭集體學習、集體討論,組織黨員干部認真研讀學習材料,深刻領會中央精神,把宗旨意識、群眾路線真正裝到心裡去。就要看好“有字之書”、 讀好“無字之書”,真正確保讀到實處,學到實處。
看好“有字之書”。 領導干部在活動中要勤於學、敏於思,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特別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豐富知識儲備,完善知識結構,打牢履職盡責的知識基礎。無論是看理論書籍,還是其他的業務書籍,“好干部”都要堅信“有字之書”是人生間接經驗的精華。俗語常道:“沒吃過豬肉,還沒看過豬跑?”。人生在世,間接經驗指導人生,直接經驗輝煌人生,做任何事都少不了間接經驗這個基礎。看“有字之書”必須運用好王國維《人間詞話》所雲: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是為“入讀”。“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是為“苦讀”。“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是為“悟讀”。 領導干部在活動中看好“有字之書”,“入讀”就是要進入讀書的狀態和境界,“苦讀”就是要讀懂、讀深,“悟讀”就是實踐“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讀好“無字之書”。 領導干部在活動中要深入基層、深入實際、深入群眾,在改革發展的主戰場、維護穩定的第一線、服務群眾的最前沿砥礪品質、提高本領。領導干部在學好書本知識的同時,要重視毛澤東提倡的讀“無字之書”,讀無字之書即向社會學習,作實際考察。毛澤東說過:“社會是學校,一切在工作中學習。學習的書有兩種:有字的講義是書,社會上的一切也是書——‘無字天書’。”讀無字書,考察社會,這是毛澤東一生都非常重視的學習方法。毛澤東一生做了大量社會調查、考察,這對於他了解中國的歷史和現狀,認識中國革命的特點和規律,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毛澤東還曾經形象地把共產黨人比作種子,把人民比作土地,強調我們黨隻有同人民結合起來,才能在人民中間生根、開花。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深化服務型黨組織建設,迫切要求領導干部要深入人民群眾讀好“無字之書”,讀到群眾中去,讀到人民的心坎上,真正讓書香伴汗香。
看好“有字之書”、 讀好“無字之書”。說來簡單,其實堅持並不容易。領導干部在活動中不妨把讀書學習作為第一責任,沒有推脫借口﹔作為第一需要,及時充電補養﹔作為第一愛好,樂於探索求真﹔作為第一習慣,自覺修身增智。讓“好干部”知道,若琅琅書聲不敵麻將聲聲,書聲琅琅不如酒杯晃晃,就會居誤國殃民。我們期待,更願意相信,通過讀書,領導干部豐富了知識,講起話來旁征博引,妙趣橫生,吸引群眾﹔寫起文章來生動活潑,新意迭起,引人入勝﹔干起工作來化難為易,得心應手,卓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