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維文 哈文 朝文
      手機官網
    
站內搜索:

主辦: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
承辦: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群眾路線網

河南日報:最后那一個最考驗干部

——踐行群眾路線新思考之二

呂志雄

2013年07月12日08:35  來源:河南日報

筆者在採訪中,聽到有一些基層干部這樣抱怨:現在,群眾工作不好做,總有那麼一兩個刺兒頭,以一己之利攪得整體工作難以進展。比如說征地拆遷吧,100個人,你把99個人工作做通了,就最后那1個,當了“釘子戶”,你去做他工作,政策他比你通,法律他比你懂,你磨破嘴皮,他油鹽不進,一個人就使涉及一百人的正常工作無法進行。一些基層干部還希望,能出台什麼法律政策治治這些刺兒頭。

誠然,“釘子戶”的出現,確實給基層干部的工作帶來了難題,也會影響到整體工作的進展。然而,從另一角度看,盡管這些“釘子戶”訴求並不一定合理,可他們的出現是否也意味著咱們這些年民主法制建設進步了,群眾維護權利、保護權益的意識增強了?

由此看來,這最后一個人最考驗干部。你是怎麼看待群眾和自己的?是當“老爺”呢,還是當“仆人”?是漂在上面呢,還是深入群眾?對不斷變化的形勢能不能把握得住?對新出現的問題有沒有能力解決?

現代社會以前所未有的加速度向前發展,群眾的思想觀念也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領導干部必須看到,社會思想多元化、利益訴求多元化已成為當今中國社會的一大特點,在這個時候,做好群眾工作,就必須切實關心群眾生活,維護群眾利益,以多元化的思維、多元化的辦法來解決問題。那種還想著找個什麼法兒治群眾的想法,是一種“對立思維”,不僅無用,而且有害,不少群體性事件的爆發,不都是因為一些小事細節處理不當引起的嗎?

毛澤東同志在其《關心群眾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一文中說,要完成中心任務,“對於廣大群眾的切身利益問題,群眾的生活問題,就一點也不能疏忽,一點也不能看輕。”當然,具體的工作還要有具體的辦法。“一切工作,如果僅僅是提出任務而不注意實行時候的工作方法,不反對官僚主義的工作方法而採取實際的具體的工作方法,不拋棄命令主義的工作方法而採取耐心說服的工作方法,那麼,什麼任務也是不能實現的。”

方法從哪裡來?還是要從群眾中來。物質多種多樣、千變萬化,其組成的原子、質子不會改變。無論形勢怎麼發展,情況怎麼變化,群眾路線始終是我們黨的根本工作路線,也是我們黨的根本的領導作風和工作方法。離群眾越近,離真理就越近。面對問題,隻要領導干部深入群眾、融入群眾,又能跳得上來、站在全局看問題,就一定能找到讓群眾滿意的、解決問題的辦法。具體到“釘子戶”,他們利益訴求很特別,但這恰恰體現出群眾工作的復雜性,這就需要領導干部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傾聽他們的訴求,如果是合理的,咱給辦了﹔如果是過分要求,咱是不是給他講講個體權益和集體利益這個辯証關系?如果充分考慮了他們利益訴求,摸清了他們思想,“釘子戶”還會“釘”在那裡嗎?一個個具體的問題解決了,總結經驗,就能探索出解決這些問題的一般原則。

抱怨群眾工作難做,恰恰說明當前社會管理工作亟待改進和創新,做好群眾工作需要投入更多的智慧和耐心,特別是要傾注真心真情。倘若心裡裝著群眾,關心他們生活,維護他們利益,讓群眾真正明白干部是代表並實現他們利益的,干部和他們是同呼吸共命運的,群眾自然會和干部站在一起,還怕什麼工作做不好呢?⑧7

分享到:
(責編:吳斌、程宏毅)

相關專題

中央精神

理論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