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維文 哈文 朝文
      手機官網
    
站內搜索:

主辦: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
承辦: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群眾路線網

光明日報:理性交流謀共識

李宗彥

2013年07月10日10:29  來源:光明日報

改革進入深水區,我們既感受到多元產生的蓬勃活力,也體味著分歧難以彌合的焦慮。面對不同的利益主體、多樣的意見,謀求共識的緊迫和艱難漸漸顯現出來。怎樣才能達成共識、擁有良好的公共生活准則?

有時候,意見分歧的緣由是信息不公開不透明。有些干部不是積極維護群眾知情權,卻反其道而行之。藏著掖著、封鎖消息,仍然是有些地方面對事故的慣性思維﹔矢口否認、金蟬脫殼,成了一些官員面對媒體監督的常用伎倆,“表叔”“房叔”莫不如此。有些地方政務信息公開,也淪為“藏貓貓”,讓人看不懂或者有選擇地公開。久而久之,傷了群眾的心,“習慣性質疑”和“懷疑一切”也就不足為怪了。

既要讓群眾知政知情,還要多傾聽群眾呼聲。盡管互聯網快捷方便,很多基層群眾卻難以觸及。日常生活中,群眾的訴求有時被有意無意地遮蔽了。諸如拆遷安置引發的社會矛盾等,很多就是因為沒有及時聽取群眾訴求,埋下了矛盾隱患。聽不到群眾的心聲,干部就失去了最好的鏡子,哪還能改進作風、關心群眾的冷暖呢?“上下同欲者勝”,在開展群眾路線教育活動時,領導干部不妨多重溫這句兵法真言。

除了政府要關切回應社會各種聲音,不同社會階層和行業間也要盡力達成共識。謀求共識難,根本原因在於眾聲喧嘩的背后,是不同的利益訴求。馬克思早就指出,“人們的奮斗所爭取的一切,都同他們的利益有關。”房價、財產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戶籍制度改革等難啃的硬骨頭,個個都與民眾的切身利益息息相關。“觸動利益往往比觸及靈魂還難”,然而,如果任由某些利益滋生固化,社會將存在撕裂、碎片化的風險,一損俱損。當博弈力量不均衡時,這些最難達成共識的問題尤其考驗協調利益的智慧。為了維護共同的長遠利益,須從基本的價值共識入手,或許有益於解決這些困難重重的問題。比如,上述問題都事關維護社會的公平正義,而維護社會公正的最好途徑是法治。法治已成為社會各方面的共識,它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也是保護公民權利的最好方式。尋求良法之治,厘清利益,規范行為,才能凝聚起更多的共識和力量。

改革、法治、中國夢……我們已經有了諸多重大共識。在謀求這些共識的過程中,尊重差異、包容多樣、協商合作、理性寬容等價值理念也逐漸萌生壯大,為謀求更多共識、尋找“最大公約數”開辟了可行之路。

分享到:
(責編:楊麗娜、趙晶)

相關專題

中央精神

理論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