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焦裕祿精神作為教育實踐活動學習教育的重要內容,作為照鏡子、正衣冠的生動教材,對照焦裕祿精神查找不足,作為一個標杆來量差距,做到‘六問、六帶頭’。”在近日召開的全省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工作會議上,省委書記郭庚茂明確指出。
黨風建設關乎黨的事業全局,縱觀中國共產黨90多年歷史,經黨中央文件決定的在全黨范圍內的整黨整風前后有九次之多,不同歷史階段整黨整風的側重點各不相同,密切聯系群眾是其共性特征。在新時期,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承載著新的歷史任務,有著鮮明的特征:轉變作風中央政治局帶頭﹔嚴格、細致規范領導干部辦公用房、住房、配車、秘書配備、公務接待、警衛、福利、休假等工作生活待遇標准﹔反腐倡廉方面“老虎蒼蠅一起打”……種種措施,向外界釋放出改進作風領導帶頭的強烈信號。
領導干部如何帶頭轉變作風?焦裕祿同志是一面明鏡。身為縣委書記一把手,他深知“干部不領、水牛掉井”的道理。他身上沒有半點“官腔”、“官氣”,靠著一輛破自行車,他走遍了蘭考120多個生產大隊。“群眾身上有多少泥,他身上有多少泥”,在最苦最窮最難的條件下,他帶頭沖在調查研究、戰風沙、治鹽鹼的第一線,帶頭走在訪貧問苦、關心群眾的第一線。在他的感召和帶領下,蘭考干群齊心協力,眾志成城,當年風沙遍天、鹽鹼內澇的災區,如今溝渠縱橫、焦桐成林。
聯系群眾,如魚得水﹔脫離群眾,如樹斷根。學習弘揚焦裕祿精神,領導干部就要帶頭聯系群眾,別把自己當“老爺”,要把問題當問題。領導干部要“六問、六帶頭”,在理想信念、黨性修養、群眾觀念等方面,要自警、自省、自勵、自律﹔反之,不把問題當問題,遲早要出大問題。近期曝光的問題干部,從“表哥”楊達才、“房叔”蔡彬,到“艷照書記”雷政富,他們也在“帶頭”:帶頭奢華消費、帶頭貪污受賄、帶頭生活腐化,甚至帶頭比情婦多少、豪宅幾何,為人民所不齒,為黨紀國法所嚴懲。還有不少干部,雖然沒有違法犯罪,脫離群眾的毛病也不小,比吃喝,比坐騎,比辦公樓,思想上淡忘群眾、工作上遠離群眾、生活上冷漠群眾。《淮南子·主術訓》有言:“上多故則下多詐,上多事則下多態,上煩擾則下不定,上多求則下交爭”,壞的領導作風容易帶壞隊伍,帶偏方向,腐蝕黨風、政風,乃至社風、民風,貽誤當地發展。
“欲影正者端其表,欲下廉者先之身”。黨的好干部在戰爭年代總是身先士卒,在建設時期也總是一馬當先。現在條件好了,但改革發展穩定的任務仍然很重,履職盡責、攻堅克難,也要一級做給一級看、一級帶著一級干,要求下級做的自己先做到,要求下級不做的自己堅決不做。“照鏡子”要帶頭,先照照自身的問題,先量量自己的差距﹔“正衣冠”要帶頭,其身正,不令而行,自己站得正,行得直,自然會帶出一片清風正氣﹔“洗洗澡”要帶頭,把自己身上的灰塵、污漬首先清洗掉,一塵不染顯本色,兩袖清風樹公信﹔“治治病”要帶頭,要勇於自我剖析、自我批評、自我開刀,並主動接受群眾和組織的批評監督。
作風問題關系黨的興衰存亡,掃除“四風”領導帶頭是方法,更是責任。各級領導干部要以焦裕祿精神為鏡,帶頭動真的、來實的、碰硬的,對作風之弊、行為之垢來一次大排查、大檢修、大掃除,在教育實踐活動中做出榜樣。⑧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