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已拉開序幕,中央提出集中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成了群眾關注和熱議的焦點。
哪些官話套話,最令你反感?哪些官場作秀,最讓你厭惡?本報與騰訊大浙網聯合推出網絡調查,公開征集“你厭煩的官腔、官場秀”,請網友為轉變作風建言獻策。這些天,網友紛紛吐槽,不僅“票選”出官場上司空見慣的空話、套話,更是主動當起啄木鳥,針砭時弊、對症下藥。
滿口官腔太可憎
“講話沒有不重要的,鼓掌沒有不熱烈的﹔領導沒有不重視的,看望沒有不親切的﹔完成沒有不圓滿的,成就沒有不巨大的……”如今,這樣的段子很多人已經耳熟能詳,官腔套話被批判得體無完膚。
在這次網絡調查中,很多網友紛紛留言表示,“最反感空無一物的排比句式套話,讀起來很上口,聽起來很無聊!”“下面,我再補充兩句……結果,半小時過去了,他‘一句’還沒有講完。”“隻要一開會,不要去現場就能知道領導講話格式一定是:不要……要……落實……大力……加快……確保……深入……”
如果說這樣的官腔只是惹人嫌,那些遇到百姓來辦事時的套話,更是讓人厭惡,甚至傷人心了。網友們列舉了一些平時經常接觸到的話語:“這個…法律有規定”、“我們上面有規定”、“按照法律程序,該怎麼辦,就怎麼辦”、“你等消息吧,具體什麼時候就不知道了……”
這次調查中,“這事不歸我們管,你找……”、“有關部門會處理好你的事情”名列網友票選前兩大官腔,就很好地反映了網絡民意。
網友“橫刀向天笑”更是一針見血地指出,官話套話是庸官的“遮羞布”,脫離實際,無所作為,對工作對問題沒有真知灼見,又要匯報、發言,隻好搬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空話來撐場面,忽悠領導,更忽悠群眾。
官話套話,表面看是“說話技巧”,實則映射出官場生態和官員作風。這種與群眾格格不入的“話語體系”,在老百姓眼裡著實“話不入耳,面目可憎”。
作秀誤人又害己
在這次推出的“官場秀”網絡調查中,“廉政秀”是網友議論最多,也是最厭惡的。台上狠批腐敗,台下狠撈錢財,此類被稱為“雙面人”的官員,讓人不勝唏噓,也徒增笑柄。
一些網友提及曾經擔任省委常委、省紀委書記的王華元。說起腐敗,他曾義正辭嚴:“不管是誰,哪怕他官越做越大,隻要違法,必然受到懲罰。”“作為黨員、官員,‘包二奶’現象是黨組織絕不允許的,有一件查處一件,絕不姑息!”在一次網絡訪談后,他欣然題詞:“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最終,王華元被人檢舉包養情婦,因受賄一審被判死緩,這樣反差巨大的一幕幕,讓人哭笑不得:把真正的自己隱藏起來,在台上如此擅長表演、作秀,最終只是掩耳盜鈴、欺世盜名。
當然,那些殃及百姓、禍害經濟社會發展的作秀,更讓參與調查的網友深惡痛絕,比如大搞面子工程、政績工程的“政績秀”﹔百姓被叫去當道具,結果其實早就定好了的“聽証秀”﹔上級領導一視察,就讓中小學生夾道歡迎的“視察秀”,在評選中都名列前茅。
“退一萬步來說,官員作秀騙人一時倒還好,隻怕誤人誤國的政績秀之類,帶來的禍害不可估量。”網友“聞者足戒”說出了大家的心聲。
謹言慎行記心上
官腔套話惹人厭,官員作秀更可惡。不說空話套話,要說啥?不作秀,該做什麼?
這當然是一個太簡單的問題,網友們紛紛支招。“話說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弟子規》告訴我們,話多不如話少,話少不如話好。說話要恰到好處,該說的就說,不該說的絕對不說,立身處世應該謹言慎行,說話內容要實事求是。
對於官話套話,網友們的期盼總結起來也不外乎三點——領導干部講話一要讓人聽得懂,二要讓人記得住,三要以身作則、說到做到。言為心聲,官員使用什麼樣的話語體系,就對應著什麼樣的心態和作風。而要真正轉變作風,徹底摒棄相沿成習的空話、套話,根本還在於祛除官話、套話的土壤,要真正將群眾利益放在首位,對民意多一些尊重和敬畏。
要謹言,更要慎行。對於少數領導干部大肆作秀的做法,網友的建議總結起來其實隻有兩個字:實干。空談誤國,實干興邦。這是中央和省委對領導干部的要求,也是群眾的期盼。
反對“四風”,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首當其沖。中央和省委已經敲響了警示鐘,接下來,各級領導干部如何改、怎麼做,百姓正拭目以待。(記者 毛傳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