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維文 哈文 朝文
      手機官網
    
站內搜索:

主辦: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
承辦: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群眾路線網>>在線訪談>>專家學者

實錄:劉靖北談新形勢下怎樣堅持和貫徹黨的群眾路線

2013年06月21日16:05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中國浦東干部學院科研部主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院執行院長劉靖北接受中國社會科學網記者專訪。中國社會科學網記者 呂家佐 攝

  根據黨的十八大部署,中央決定從今年下半年開始,用一年左右時間,在全黨自上而下分批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

  新時期新階段堅持和貫徹黨的群眾路線的極端重要性

  記者:劉教授您好,歡迎做客中國社會科學網視頻訪談節目。請問您認為在新時期新階段堅持和貫徹黨的群眾路線有什麼特殊的重要性?

  劉靖北:各位網友大家好,很高興來到中國社會科學網來做這個訪談節目。

  群眾路線問題是一個老問題,也是一個大問題,是常講常新的問題。大家知道,以黨的十八大勝利召開為標志,黨和國家的事業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根據黨的十八大的部署,中央決定從今年下半年開始,用一年左右時間,在全黨自上而下分批開展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要內容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這是新形勢下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重大決策,是順應群眾期盼、加強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建設的重大部署,是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重大舉措。

  關於新時期新階段堅持和貫徹黨的群眾路線的重大意義,可以從多個方面加以闡述,這裡我僅選擇三個角度、三個方面來闡述這一問題。

(一)堅持和貫徹群眾路線是永葆馬克思主義政黨性質的內在需要

  共產黨之所以是共產黨,馬克思主義政黨之所以是馬克思主義政黨,根本的就在於它是工人階級和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政黨,是徹底為工人階級和最廣大人民群眾謀利益的政黨。

  早在世界上第一個共產黨誕生之初,革命導師馬克思恩格斯就鮮明地指出:“過去的一切運動都是少數人的或者為少數人謀利益的運動。無產階級的運動是絕大多數人的、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獨立的運動。” 他們還認為,無產階級政黨的歷史使命就在於組織和領導本階級和最廣大人民群眾,為實現人類的解放從而也是工人的解放而斗爭。這就清楚地表明了黨的根本性質和宗旨。

  對照一下資產階級政黨和工人階級政黨的產生和組織方式,也可以幫助我們更清楚地認識這個問題。

  近代資產階級政黨,是從議會中反對封建王權的派別演化而來的。從組織形式上看,資產階級政黨一開始就是典型的精英黨或者干部黨。后來隨著普選權的擴大,情況有所改變,但是由於現代傳媒的發達,西方政黨的這種精英化、寡頭化趨勢重新加劇。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卡特爾政黨、“媒體黨”或者“領袖支配型政黨”的出現和發展就是証明。這類政黨主要是以個人或小集團為中心,為個人或小集團謀取權力。

  舉一個典型的例子。我們都知道意大利前總理貝盧斯科尼,這個人名聲很大、但也聲名狼藉。他是個大富豪,富可敵國。他為了當總理,先后建立了兩個黨,一個是“意大利力量黨”,一個是“意大利人民自由黨”。后一個黨是在解散前一黨后重新組建的。這兩個黨的黨員主要來源於其企業集團和傳統政黨分化出來的上層精英,黨員人數很少,也不要基層黨組織,它主要是靠砸金錢和媒體的狂轟爛炸而取得執政地位。可以說,這兩個黨就是貝盧斯科尼和他的小集團的政治工具。他可以隨意解散,黨也毫無遠大理想可言。

  而工人階級政黨則根本不同,它是從工人運動中產生的,是從最廣大的群眾中產生的。從組織形式上看,它從一開始就是典型的群眾型政黨,也是為廣大人民群眾謀利益的政黨。

  中國共產黨是按照馬克思主義建黨原則建立起來的,從一開始就是中國工人階級、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它的唯一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毛澤東同志指出:“共產黨是為民族、為人民謀利益的政黨,它本身決無私利可圖。它應該受人民的監督,而決不應該違背人民的意旨。它的黨員應該站在民眾之中,而決不應該站在民眾之上。”(《毛澤東選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09頁)“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一刻也不脫離群眾﹔一切從人民的利益出發,而不是從個人或小集團的利益出發﹔向人民負責和向黨的領導機關負責的一致性﹔這些就是我們的出發點。”(毛澤東1945年4月24日在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作的《論聯合政府》政治報告中指出。)建國以后,鄧小平同志就指出:“同資產階級的政黨相反,工人階級的政黨不是把人民群眾當作自己的工具,而是自覺地認定自己是人民群眾在特定的歷史時期為完成特定的歷史任務的一種工具。”(《鄧小平文選》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 217—218頁)他還強調“它之所以成為先進部隊,它之所以能夠領導人民群眾,正因為,而且僅僅因為,它是人民群眾的全心全意的服務者……”(鄧小平在 1956年黨的八大關於修改黨章的報告中說。)進入新世紀,面對新形勢,黨中央一再強調堅持群眾路線對於保持黨的性質的重要性。2001 年7 月1 日,江澤民同志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八十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是我們黨同一切剝削階級政黨的根本區別。”2003年,胡錦濤同志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理論研討會上的講話中指出,相信誰、依靠誰、為了誰,是否始終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是區分唯物史觀和唯心史觀的分水嶺,也是判斷馬克思主義政黨的試金石。習近平同志在中央黨校2012年春季學期開學典禮並講話中指出:“黨除了工人階級和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沒有自己特殊的利益,黨在任何時候都把人民群眾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黨的這種性質和宗旨,既決定了黨的先進性,也決定了黨的純潔性。”

  總之,中國共產黨的這種性質和宗旨就決定了黨的根本的工作路線是群眾路線。正如毛澤東早在1942年所說的:“共產黨的路線,就是人民的路線。”由此可見,群眾路線就是共產黨的生命線,離開了這條路線,脫離了人民群眾,黨就要變質,國家就要變顏色。

  然而,進入新世紀以來,群體性事件多發高發,維穩成為各級黨委政府的壓倒一切的第一責任。前幾年,我看過雲南孟連事件的錄像,其中有一個畫面我記憶猶新,不滿的群眾打出了一條橫幅,上面寫著:“親愛的黨啊,你在哪裡?”我們的黨組織遍布全國,怎麼就找不到黨了呢?一些重大群體性事件表明,個別干部和組織已經站到了群眾的對立面。可以說“脫離群眾”已成為我們黨所面臨的最大危險。所以,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全黨必須警醒起來。

  因此,我們要從保持黨的性質、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的高度來看待新時期新階段堅持和貫徹群眾路線的問題。

  (二)堅持和貫徹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獲得長久執政合法性的根本源泉

  政黨執政的“合法性”是西方政治學普遍使用的一個學術概念,指的是被治者對治者的一種自願認同和擁護。這個概念本身並沒有沒有價值指向,但是西方人預設了一個假定的前提:政黨執政合法性的根本來源,就是兩黨或多黨競爭選舉。依據這一假設,由於中國沒有多黨制的競爭性選舉,因此,中共執政遲早會喪失合法性,而喪失了合法性的政黨,一定會垮台的。這個預設的前提當然是錯誤的。

  那麼,中國共產黨長久執政的合法性從哪裡來?歷史實踐証明,堅持群眾路線,始終同人民群眾保持密切的聯系,就是我們黨獲取長久執政合法性的最根本的源泉。

  可以說,群眾路線,也是中國特色民主或者中國式民主的重要內容和運作形態。不僅如此,與目前流行的各種參與型民主相比,群眾路線可以說是一種更廣泛更真實的參與型民主,它不僅強調廣大群眾自覺主動的政治參與,而且強調領導者必須主動深入到人民群眾中去,與群眾打成一片。

  已故著名學人南懷瑾先生曾說過,中國共產黨創造了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三大人間奇跡,其中之一就是群眾路線,干部與群眾同甘共苦。他認為這是人類歷史上最高級的民主。

  無獨有偶,2010年我曾到江蘇淮安調研,一位農村老大爺跟我說:“我們老百姓理解的民主,就是干部與群眾打成一片”。他這句話道出了一個很深刻的道理,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總之,過去革命的成功靠得是群眾路線,今天我們黨要長久執政,靠得還是群眾路線,這就是中共長久執政的根本源泉。

  (三)堅持和貫徹群眾路線是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必然要求

  人民群眾是創造世界歷史的真正動力,是社會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創造者,是推動社會變革和發展的決定力量。這是唯物史觀的最根本觀點。90多年來,我們黨取得的所有成就都是依靠人民共同奮斗的結果,人民是真正的英雄,這一點我們永遠不能忘記。習近平同志在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時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億萬人民自己的事業,所以必須發揮人民主人翁精神,更好保証人民當家作主。”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閉幕會上指出,“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必須緊緊依靠人民來實現,必須不斷為人民造福。”

  始終尊重人民群眾的歷史主體地位,始終堅持黨的群眾路線,極大地煥發人民群眾投身現代化建設的創造熱情,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個鮮明特質。實踐証明,在社會主義條件下,隻要把人民群眾當作“上帝”加以尊崇,必然會激勵他們自覺站在主人翁的立場上,以不斷高漲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不斷向前發展。

  現在,很多人都在談論信仰問題,甚至有人認為無神論就是無信仰論。這種看法是不正確的。呂正操將軍曾做過張學良將軍的部下,1991年受當時政協主席鄧穎超和中共其他領導人的委托,前往美國看望張學良將軍。交談中,張學良說:我現在迷信了,信上帝了。呂將軍回答說,我也迷信,我信仰人民群眾,人民群眾就是我的“上帝”。

  我們共產黨人的信仰,馬克思主義者的信仰,不是什麼“上帝”,不是什麼“神仙”,而是最廣大的人民群眾。正如國際歌唱的,“是誰創造了人類世界?是我們勞動群眾。”“從來就沒有什麼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創造人類的幸福,全靠我們自己!”可以說,馬克思主義為我們找到了個人有限生命獲取無限價值的途徑。共產黨人,就要像呂正操將軍那樣,把人民群眾當作“上帝”,堅持以人為本,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中去,為廣大人民群眾造福,在為人民服務中實現個人生命從有限到永恆的超越和升華。這就是我們共產黨人信仰的根本。

  新時期新階段堅持和貫徹群眾路線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

  記者: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新時期新階段堅持和貫徹群眾路線面臨哪些新挑戰,呈現哪些新特點?

  劉靖北:歷史時期不同,發展階段不同,貫徹黨的群眾路線、開展群眾工作面臨的情況和問題也不同。在新的歷史時期、新的發展階段,堅持和貫徹黨的群眾路線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和呈現出的新特點,主要表現為三個方面:

  一是群眾工作環境更加復雜。我們用短短的幾十年走過了西方國家幾百年走過的工業化、城市化歷程,由於發展時空的急劇壓縮,發展起來后的中國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新情況、新問題、新環境。在新的發展階段,群眾對黨和政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待,同時利益博弈、利益矛盾和利益沖突加大,有的學者認為中國社會已進入矛盾多發期,甚至是“風險社會”﹔各種思想文化相互激蕩,人們的道德倫理和價值觀念發生了深刻變化,信息網絡化滲透到經濟和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對人們的價值取向、行為模式、道德觀念、社會認知結構等都帶來巨大影響,等等。這些都說明,堅持和貫徹群眾路線面臨著全新的經濟、社會、文化環境。所有這些變化,都對堅持和貫徹群眾路線提出了新的挑戰、新的要求。

  二是群眾工作對象更加多樣。在民主革命時期和計劃經濟年代,階級階層結構相對比較清楚,黨的群眾工作對象也相對比較單一,即所謂的“兩階級一階層”或者“工農商學兵”。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原有的階級階層結構發生了深刻的分化和重組,群眾的內涵與外延在不斷擴展,群眾工作對象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裡順便提一下,我在參加中央黨校“戰略思維和領導能力”專題研討班期間,我們學員二支部曾經對“什麼是群眾”、“群眾在哪裡”等問題進行過熱烈的討論,這種討論也說明今天群眾工作對象比過去更加復雜化。黨的群眾工作對象的多樣化、復雜化,給黨的群眾工作帶來一系列新的挑戰、新的問題。

  三是群眾工作內容更加豐富。比如,在計劃經濟條件下,公有制一統天下,分配方式比較單一,群眾之間的利益關系比較簡單,沒有突出的利益矛盾。但市場經濟條件下,利益矛盾日益突出,利益關系更加復雜,黨和政府統籌和整合群眾利益的難度越來越大,因此協調社會各階層利益關系和利益矛盾成為貫徹群眾路線、開展群眾工作的核心內容。當今社會,各種思潮相互激蕩,人們的思想觀念更加多元多樣多變,形成社會共識的難度加大,在全社會培育共同的價值觀成為開展群眾工作的重點和難點,等等。

  總之,我國發展起來后與沒有發展起來時相比,群眾工作面臨許多新的情況、新的問題和新的特點,而對這些新情況、新問題、新特點的把握,是貫徹黨的群眾路線、做好群眾工作的重要前提和基礎。

  新時期新階段堅持和貫徹群眾路線中存在的問題

  記者:面對新時期新階段堅持和貫徹群眾路線的新問題、新挑戰,我們在堅持和貫徹群眾路線中,還存在著哪些不協調不適應的問題?

  劉靖北:面對新情況、新問題、新挑戰,我們在堅持和貫徹群眾路線中,還存在著許多不協調不適應不如意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思想和工作作風不清正。正如4月19日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的,有的領導機關、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突出,奢靡之風嚴重,主要表現在理想信念動搖,宗旨意識淡薄,精神懈怠﹔貪圖名利,弄虛作假,不務實效﹔脫離群眾,脫離實際,不負責任﹔鋪張浪費,奢靡享樂,甚至以權謀私、腐化墮落。這些問題,嚴重損害黨在人民群眾中的形象,嚴重損害黨群干群關系,必須認真加以解決。

  二是群眾工作能力不適應。面對新形勢下群眾工作面臨的新問題、新特點,一些領導機關、領導干部的群眾工作能力、群眾工作方式還存在不適應。一些同志隻會利用權力或行政資源做群眾工作,離開了這些資源,就不會同與群眾打交道﹔一些同志隻會機械地通過物質滿足的方式做群眾工作,缺乏對群眾真實需求的洞察,缺乏與群眾的感情交流﹔一些同志奉行“擺平就是水平、搞定就是穩定”的實用主義觀念,重堵輕疏,重利輕義,沒有從源頭上化解長期積累的利益矛盾﹔一些同志不善於利用網絡媒體與群眾打交道,少數黨員干部在網絡上要麼失語、要麼雷語﹔一些同志面對群眾利益訴求多元、民主平等意識增強的新情況,仍然習慣於傳統的說教和命令,不會用民主協商、對話的方式消解社會緊張﹔一些同志深人群眾不多,缺乏直接面對群眾工作的實際鍛煉,對群眾沒有感情,不懂群眾語言,把不准群眾的思想脈搏,抓不住群眾訴求的核心,因而在實際工作中難以有效解決矛盾,等等。

  早在2005年5月,習近平同志就曾形象地說:“要群眾信任,決不僅僅靠權力,更主要的是靠你的人格魅力和工作能力,靠你做群眾工作的方法和本領。在開展群眾工作方面,我們有的領導干部確實比較欠缺,不懂得如何積極主動地維護好群眾的合法權益,切實做好宣傳思想工作,甚至不會說話,語言表達蒼白無力。有的同志自嘲:與新社會群體說話,說不上去﹔與困難群眾說話,說不下去﹔與青年學生說話,說不進去﹔與老同志說話,給頂了回去。很多場合,我們就是處於這樣一種失語的狀態……” 總之,如何提高黨員干部做好群眾工作的能力和素質,增強群眾工作本領,是新形勢下堅持和貫徹群眾路線的迫切要求。

  三是群眾工作制度不健全。比如,民主決策機制需要進一步健全,由決策失誤給群眾造成的損害時有發生﹔政治參與機制不完善、渠道不通暢,導致非理性和非制度化政治表達和參與的事件日益增多,近幾年發生不少群體性事件,都或多或少存在群眾參與不夠的問題﹔干部考核制度中過多的“GDP”導向,造成一部分干部不願意費力吃苦地做與民生和群眾有關的工作﹔法治機制不健全,致使一些地方對黨群干群關系熱點難點問題的處理帶有很大隨意性,或是出現“小鬧小解決、大鬧大解決、不鬧不解決”的現象,與“法治”要求相去甚遠﹔收入分配制度、社會保障機制不完善,弱勢群體難以享受中國經濟發展的豐碩成果,加重了他們對社會的怨恨,加大了做好群眾工作的難度。社會矛盾調解機制、聯系服務群眾機制不完善,群眾工作的系統性、協調性、持續性不強,群眾工作的組織網絡需要進一步健全,等等。

  這些都是我們在堅持和貫徹群眾路線、開展群眾工作方面存在的不適應、不協調的問題。

  新時期新階段堅持和貫徹群眾路線的路經選擇

  記者:那麼,在新時期新階段,我們堅持和貫徹群眾路線的現實路徑是什麼?

  劉靖北:我認為,堅持和貫徹黨的群眾路線、做好群眾工作是一個系統工程,應當從思想教育、改進作風、提升能力、解決問題和制度建設等方面入手,建構新時期新階段貫徹群眾路線、做好群眾工作的有效途徑。

  1、思想教育是前提。現在,一些干部覺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馬克思主義群眾觀點、群眾路線,大家多少都知道,思想認識方面存在的問題不大。這種觀點是不正確的。我們知道,隻有思想上理論上清醒和成熟,才能有政治上行動上的堅定和有力。提高思想認識和理論素養是貫徹黨的群眾路線、開展群眾工作的基本前提。如果在理論上、認識上是“半桶水”,也很難說在政治上能夠堅定、行動上能夠有力,在實踐中往往容易造成“一條腿”的情況。因此,要深入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特別是通過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對全黨特別是縣處以上領導干部進行一次廣泛的馬克思主義群眾路線的再教育,使廣大干部牢固樹立宗旨意識和馬克思主義群眾觀點,真正從思想上解決好我是誰、為了誰、依靠誰的問題。同時,要適應新時期新階段開展群眾工作的新要求、新特點,堅持與時俱進,牢固樹立以人為本、人民至上的理念,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真正把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牢固樹立民主法治、公平正義的理念,通過民主協商、依法辦事,統籌兼顧,協調利益矛盾,化解群眾糾紛,公平對待各個群體的群眾的利益需求,讓發展的成果全面惠及最廣大的人民群眾。

  開展群眾路線再教育,要引導干部、黨員全面准確地把握群眾路線的內涵,要注意防止和克服以下四種傾向:

  一是克服包辦主義、替民作主的傾向,真正發動和依靠廣大人民群眾為實現自身的福祉而奮斗﹔否則,可能就是干部很辛苦,群眾沒感受、不買帳。

  二是反對民粹主義、迎合群眾的傾向,不能給群眾不切實際的許諾,把群眾的胃口提得太高,陷於福利主義的泥潭。

  三是反對實用主義、擺平群眾的傾向,防止把群眾工作僅僅當作維護穩定的方式和手段,等等。

  四是反對命令主義、強迫群眾的傾向,不能違背群眾意願,甚至與民爭利,欺壓百姓,損害群眾利益。

  2、提升能力是基礎。新形勢下堅持和貫徹群眾路線,既要提高對群眾工作重要性的認識,更要提高做好群眾工作的能力。要經常深入到群眾中去,增進與群眾的感情,為群眾辦實事、解難事,與廣大群眾打成一片,提高聯系群眾、服務群眾的能力。要運用以往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現代科學的方法,在解決群眾的問題和矛盾中,提高協調利益關系和化解利益矛盾的能力。要注重順應群眾意願、回應群眾呼聲,入心入腦地做好群眾的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宣傳群眾、組織群眾的能力。另外,還要不斷提高防范和處置群體性事件和突發事件的能力,以及運用社會化手段開展群眾工作的能力,等等。

  3、改進作風是重點。作風體現黨的形象,關乎黨的生命。作風問題涉及許多方面,但人民群眾感受最直接的是領導機關和領導干部的工作作風。習近平今年年初在在中紀委全會上強調:“工作作風上的問題絕對不是小事,如果不堅決糾正不良風氣,任其發展下去,就會像一座無形的牆把我們黨和人民群眾隔開,我們黨就會失去根基、失去血脈、失去力量。”去年12月4日,中央政治局制定了關於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八項規定。這八項規定,針對的都是群眾長期反映強烈的現實問題,因此深受歡迎,深得人心。近半年來,中央領導率先垂范,各級黨組織認真貫徹執行,“八項規定”的落實取得了明顯成效,為建設清明政治開了一個好頭。但是,也有不少人懷疑這改進工作作風會不會又是“一陣風”,難以持久。因為,過去我們也多次制定過類似的規定,但多是抓一陣子,然后又回到從前的狀態。因此,將於下半年開始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一定要乘勢而上,以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作為切入點,把作風建設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按照“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總體要求,著力解決領導機關和領導干部中存在的作風不實、不正、不廉的問題,努力使領導機關和領導干部的工作作風有一個明顯的改進。

  4、解決問題是關鍵。一方面,是前面剛剛講過的,要著力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領導機關和領導干部中存在的作風不實、不正、不廉的問題。另一方面,要出實招、辦實事、求實效,在為群眾排憂解難、解決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密切黨群干群關系,贏得群眾的理解和信任。群眾是最講實際的,不解決實際問題任何言行,就難以服眾,群眾工作也難以取得實際效果,甚至還會適得其反。因此,堅持和貫徹群眾路線,必須從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入手,以解決問題的實際成效取信於廣大人民群眾。

  5、制度建設是根本。制度問題更具有根本性、長期性和穩定性。在新的形勢下,必須健全和完善群眾工作的制度體系,為貫徹群眾路線、開展群眾工作提供根本的保証。在制度建設方面,從長遠看,一是要健全和完善民主決策制度,完善決策程序,加強決策咨詢、社會聽証,廣泛聽取群眾意見,做到重大決策沒有兼顧各方利益的政策不出台、得不到大多數群眾贊成的政策不出台、與民爭利的政策不出台,防止因政策措施制定不當給群眾利益造成損失,引發群眾的不滿。二是要健全和完善民主協商制度,建立和完善協商民主制度和工作機制,疏通協商民主的渠道,擴大協商民主的范圍,推進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三是要健全和完善民主監督制度,大力推進黨務公開、政務公開、廠務公開、村務公開和公共事業單位辦事制度公開,推進權力運行的公開化、規范化,提高權力運行的透明度和公信力。四是要健全和完善民主管理制度,健全民主參與機制,豐富民主形式,暢通群眾訴求反映渠道,從各個層次、各個領域擴大群眾有序政治參與。五是健全和完善干部考核評價制度,把群眾的認可度作為考核領導干部德能勤績的重要依據,把干部作風狀況、群眾工作狀況作為領導干部考核的重要內容。六是健全和完善聯系群眾服務群眾的各項制度,嚴格執行領導干部接訪下訪群眾制度、領導干部聯系基層和群眾制度等。此外,還要特別制定規范“三公”經費的有效辦法和干部職務消費和工作生活待遇方面的制度,遏制干部的特權行為。通過有效的制度建設,推動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常態化長效化。

  最后,我們認為,適時開展黨內集中教育實踐活動,是我們黨加強自身建設的一條重要經驗和優良傳統,是黨保持先進性和純潔性的有效方式。我們相信,在全黨深入開展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要內容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必將會在提高干部群眾工作能力、密切黨群干群關系、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上取得切實的成效,必將使干部作風進一步轉變,干群關系進一步密切,為民務實清廉形象進一步樹立。

  來源:中國社科網

分享到:
(責編:秦華、趙晶)

相關專題

中央精神

理論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