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維文 哈文 朝文
      手機官網
    
站內搜索:

主辦: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
承辦: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群眾路線網>>群眾工作案例庫

潤物無聲 源頭活水

遵義市服務型黨組織創建活動 

2013年06月15日19:58  來源:貴州日報

遵義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發端於2001年,形成於2008年。三年多來,遵義各地高舉“服務”大旗、抓住“致富”總綱、奔走“共富”之路,基層黨組織正在成為推動發展、服務群眾、凝聚人心、促進和諧的堅強戰斗堡壘。

社科院遵義研究基地課題組完成了7萬字、厚達69頁的《始終把服務群眾,做群眾工作作為核心任務》——遵義市創建服務型黨組織研究報告。

2012年1月12日,省委書記栗戰書在調研報告上作出重要批示:“這一研究報告,主題好、有深度,所提建議有針對性、指導性,對強化黨的基層組織建設、發揮基層黨組織和黨員的作用,做好新形勢下的群眾工作,加快實現全面小康,具有重要的探索、創新、實踐和推廣意義……”

陽春三月,我們行走在黔北大地,所見所聞,讓人備受鼓舞、讓人深受啟迪。我們真切地感受到服務型黨組織創建,真正起到了“點亮一盞燈,照亮一大片﹔揮動一面旗,映紅一片天”的作用。

點亮一盞燈 照亮一大片

唐書浪是湄潭縣復興鎮兩路口村的支部書記,遠近聞名的能人,初通畜牧獸醫知識,按鄉親們的話說是“割豬騸牛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他擔任村支書10年,硬是摘掉了省級一類貧困村的帽子,實現了人均純收入每年600元的遞增,一個過去民心散、治安亂、風氣差的村子在他的治理下扛回了司法部、民政部表彰命名的“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的牌匾。

在遵義市開展服務型黨組織創建活動中,涌現出千千萬萬個唐書浪一樣的能人。

遵義服務型黨組織創建活動已經走過3年多的歷程。在鞏固成果的基礎上,現在又在激發社會活力、創新社會管理、服務地方發展等方面取得不菲成績。

赤水在創建服務型基層黨組織之初,就明確提出“三服務”的落腳點在服務發展,根本點是讓群眾增收。服務是赤水創建服務型基層黨組織的旗幟,增收則是赤水創建服務型基層黨組織的總綱。在那裡,我們看到的是上上下下都在主動找項目,鼓勵上項目,動態扶項目的場景﹔看到的是創業帶富優惠政策的落實,看到的是“干部e校”向群眾傳播種植養殖技術、市場營銷、經營管理等知識,不斷提高群眾增收能力的現實。

余慶縣敖溪鎮官倉村幾年前就是個不折不扣的貧困村。為扔掉貧困村的帽子,2008年3月,村支兩委想出了個“奇招”:村民創業不是差錢嗎?那好,村裡就來個“不差錢”的辦法,搞了個“誠信黨員信貸服務站”,由村委會出面聯系村裡的黨員,以黨員的誠信作擔保,由信用社向“差錢”的鄉親們貸款創業。“誠信黨員信貸服務制度”不僅解決了農村信貸利息高、發放額度小等問題,還大大節省了辦理時間。對此,養殖戶祝勇十分感慨:“以前辦過貸款非得花個十天半月的,現在不到十分鐘就搞定。沒有黨支部和黨員的幫助,我家哪能拿到這一大筆貸款啊!”

2008年以來,官倉村農戶累計向信用社貸款1300多萬元,“信用戶”到期還款結息率達100%,不僅成為名副其實的“信用村”,還一舉摘掉貧困帽,成為當地的小康村。

遵義市在創建服務型基層黨組織的過程中,正在用自己的實踐詮釋“共同富裕”的真諦。

孟玲是仁懷市魯班鎮的返鄉創業黨員,她通過發展訂單鞋面編織,帶動了6000多名鄉親脫貧致富,她自己也先后獲得遵義市農民工創業之星、貴州省十大杰出農民工、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等10多項光榮稱號。談起孟玲,村民陳明惠用最朴實語言表達了感激之情:“如果不是搞鞋面加工,我肯定現在都買不起房子!”和她一樣靠鞋面加工掙了錢的農村婦女,在魯班鎮周邊就有好幾千人。

“大手牽小手,風雨中同舟”。仁懷市在創建服務型基層黨組織過程中,以“黨員承諾”、“支部共建”、“一幫一”扶貧助殘等為載體,讓先富起來的、有幫帶能力的黨員與困難黨員、群眾結成幫扶對子,從資金、信息、技術等方面給予支持,帶動困難黨員、群眾共同致富。全市建立了320萬元黨員創業帶富基金,實施了43個黨員創業帶富工程,組建了創業帶富指導員隊伍22支,先后建立黨員創業帶富工程和黨群“1+3”創業帶富工程示范基地14個,青年創業帶富工程示范基地6個,黨員創業帶富工程示范點50個,培養“雙帶”科技示范戶2500戶,帶動3萬農戶走上規模化發展、產業化經營的共富道路。

揮動一面旗

  映紅一邊天

人勤春來早。湄潭縣黃家壩鎮合同村的會議室裡坐了滿當當一屋子人,村民代表集體訴求會正在激烈地進行著。

鄉親們把家家戶戶的意見和要求一並收攏后,在村裡的訴求會上提出。在常人看來,不少意見十分尖銳、有的要求也不盡合理。

村支兩委會的干部始終認真傾聽著,並一一答復。最后,大部分鄉親滿意而歸。走進合同村的黨員群眾綜合服務站,工作人員正在分類整理村民們需要村裡辦的事,有行政審批、婚姻登記、身份証辦理等等。鄭傳波說:“群眾要辦事,隻需要提供相關材料就行了,剩下的事情就是我們的了。”

湄潭縣委組織部的同志說:“湄潭縣每個村都建立了村民集體訴求制度,一般每個季度一次。之所以採取這種方式,一來老百姓的訴求我們要認真傾聽、要盡力解決,二來也搭建一個老百姓‘發牢騷’、釋放壓力的平台。事實証明,這種方式效果很好,不僅維護了穩定,也為老百姓辦了不少實事。”

基層民主建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基礎性工程,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政治保証。遵義市在服務型黨組織創建活動中,逐步完善了村支兩委民主協商制、村民代表大會決議制,村民主評議監督制。對涉及全村經濟社會及民生方面的重大事項,採取“一事一議”,實現了村民自治,自我管理、自我服務,尊重了群眾意願,發揚了民主。

鳳岡縣將村級黨組織在村民自治中的職能明確定位為指導、服務、監督、支持與對重大事項的提議,以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議事制度、村支兩委民主協商制度、村民代表大會決議制度和民主評議監督制度等“四制”為抓手,制定了自治組織的議事決事規則,規范了運行程序。龍泉鎮西山村實行“議事事項公開、決議內容公開、實施結果公開”規范運行程序,村民反映:“以前村裡組裡的事都是干部說了算,老百姓是懵的,現在所有的事情都是由我們自己選出來的群眾代表來研究決定,我們覺得相當公正,我們發展、低保、修路都由集體決定,大家心裡都有本明白帳,群眾心服口服,工作起來效果也好。”

農村基層民主政治的發展,村支兩委班子和帶頭人的“公推直選”和“海選”,將一大批農村黨員中的能人和致富能手選進了領導班子。復興鎮兩路口村的唐書浪,就是“海選”中當上村委會主任,再當上村支書的。湄潭縣核桃壩村的陳廷明,是在“公推直選”中當上村支書的﹔上任后,他帶領全村人通過茶葉種植、加工、銷售、旅游等多種途徑實現經濟總產值5600萬元,人均純收入6000多元,村集體經濟積累達30余萬元……遵義農村的一大幫領頭人,無一不是在農村基層民主政治的發展中走上前台,並成為時代的弄潮兒。

在近期開展的“支部晉級創先進,黨員晉星爭優秀”活動中,全市結合“部門幫縣、領導聯鄉、干部駐村”工作的開展,將選派干部“幫縣聯鄉駐村”與選派干部到村任職、黨建扶貧、“四民社區”、“四在農家”、移民搬遷、計生攻堅摘帽、項目建設等工作結合起來,從市直機關、部門,省、市駐遵義行政企事業單位選派了思想政治素質好、作風正派、敢於吃苦、樂於奉獻的干部,實現全市所有行政村分別至少有一名省直、市直或縣(區、市)直機關干部駐村,243個鄉鎮(街道)均有處級干部聯系幫促。據統計,全市共有省、市、縣三級派出的3166名干部到基層開展幫縣、聯鄉、駐村工作,其中幫縣廳級干部52名,聯鄉縣(處)級干部472名,駐村干部2642名,覆蓋了全市243個鄉(鎮、街道)和1976個行政村(居、社區)。除省直機關下派干部外,該市派出2992人,其中市級干部幫縣38人,處級干部聯鄉453人,其他干部駐村2501人。目前,全市召開座談會1634余場(次),入戶走訪150萬余人(次),組織群眾參與測評300萬余人(次)。黨支部參與率達到100%。摸底調查亮家底,分類定級爭優秀,一場精彩的嬗變正在紅色遵義鋪展開來,全市各級基層黨組織處處呈現“比學趕超”、“爭先發展”的生動局面。

一面鮮紅的黨旗,讓全部的力量為之凝聚﹔一面鮮紅的黨旗,為發展的道路指明方向。

省社科院的調研報告將遵義服務型黨組織創建活動的重要成效闡述為六個“新”,即,創造了做好群眾工作的新形式、形成了特色鮮明的黨建新格局、構建了黨建服務發展的新形式、推動了基層民主的新發展、整合了社會管理的新資源、找到了凝聚民心的新途徑﹔又將遵義的基本經驗概括為:立足當下,解決好人民群眾最想解決的問題﹔著力發展,在處理好“兩個硬”的關系中堅定不移地大膽干﹔著眼民生,在化解社會矛盾中不斷做好新形勢下的群眾工作﹔放眼未來,在暢通訴求渠道中鞏固和發展執政的民心民意資源。(鄒 杰 記者 杜興旭)

分享到:
(責編:秦華、楊媚)

相關專題

中央精神

理論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