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維文 哈文 朝文
      手機官網
    
站內搜索:

主辦: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
承辦: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群眾路線網>>群眾工作案例庫

上海楊浦:走進基層、服務群眾  踐行“一線工作法”

中共上海市楊浦區委員會

2013年06月15日19:41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一、背景與起因

楊浦是傳統的工業區和老城區,有著三個“百年文明”的深厚歷史底蘊,百年工業文明、百年大學文明、百年市政文明,是中國近代高等教育、近代機器大工業的發祥地之一,集聚了復旦、同濟等14所高校,150多家科研院所,50名國家“兩院”院士。上世紀90年代初,隨著上海進入新一輪發展階段,產業結構調整、城區建設開發引發的矛盾和問題在楊浦集中顯現出來,國有企業從當初的1200多家銳減到200多家,產業職工從60萬人銳減到6萬人,楊浦進入了一個低谷和徘徊期。2003年4月15日,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建設楊浦知識創新區的重大戰略決策,楊浦開始了從“傳統工業楊浦”向“知識創新楊浦” 的歷史轉型,這不僅是經濟發展方式、城區發展模式的根本性轉變,也是對城區結構、形態的一場革命性調整,因此在轉型過程中突出面臨著幾個“坎”:

一是困難群眾多、民生壓力大。楊浦無就業、無穩定收入人員17萬,佔全區勞動人口的1/4﹔各類社會救助對象列上海中心城區第一﹔二級以下舊裡佔全市總量的1/4,集聚著大量矛盾問題和民生訴求,如果不能沉入一線解決這一個個具體問題,不能使改革發展成果惠及困難群眾,楊浦建設發展的大好局面就會難以為繼。

二是利益調整力度大,群眾工作的難度加大。城區功能的大轉型,必然帶來各階層利益關系的調整,舊改、就業、救助等各種問題交織在一起,群眾的合理訴求和不合理訴求相互交織,迫切需要通過大量有效的群眾工作贏得廣大群眾對楊浦建設發展的理解、支持和配合。

三是干部隊伍作風、能力的不符合、不適應。主要有:經歷上的不適應。我區58.1%的機關處級干部沒有社區工作經歷,新進機關的干部絕大多數都屬於家門-校門-機關門的“三門干部”﹔作風上的不適應。有的干部在群眾的問題上不夠深入,為群眾辦事情完全靠“拍腦袋”,做不到點子上﹔能力上的不適應。有的干部不會說群眾語言,不會做群眾工作,不會解決實際問題,群眾稱之為“群眾跑來跑去,領導批來批去,部門轉來轉去,開會議來議去,最后,問題哪來哪去”。

基於此,我們著眼於在一線宣傳群眾,向群眾宣傳楊浦發展的宏偉藍圖和暫時存在的困難,發動廣大群眾與黨和政府同心同德推動發展﹔著眼於在一線服務群眾,沉入一線努力幫助群眾解決一個個具體問題,使廣大群眾切實感受到改革發展成果﹔著眼於在一線問計於民,廣泛聽取群眾的意見建議,使我們的各項決策能夠集中群眾智慧、反映群眾意願,於2005年先進性教育活動期間推出了“一線工作法”,核心是“走進基層、服務群眾、密切黨群關系”,基本內容是:“知民情,情況在一線了解﹔解民憂,問題在一線解決﹔暖民心,感情在一線交融﹔聽民意,干部在一線考評”。

二、做法與經過

以領導干部轉變工作作風,聯系服務群眾為重點,建立健全了“三項機制”。

1、全方位了解群眾訴求把握民情的機制

“面對面”——定人定時。全區千余名機關干部(其中局級干部20多人,處級干部300多人,科級干部600多人)每月深入到全區300多個居民區,做到“三定”、“三公示”、“三暢通”。“三定”即定人、定點、定時:“定人”是指工作主體定位於黨政機關的各級領導干部,重點是黨員領導干部﹔“定點”是指每位領導干部聯系一個基層點在一段時期內是固定的,有利於工作的延續性和服務群眾的有效性﹔“定時”是指將每月第二周周四作為領導干部聯系基層日。“三公示”是指領導干部下基層前,通過楊浦黨建網、楊浦時報、在全區各居委會張貼公告等形式進行公示,主要有三方面內容,即近期區裡承諾群眾解決的急難愁問題、前一階段公示問題的落實情況、本月領導干部下基層的主要內容等,努力提高群眾的知曉率和參與率。“三暢通”是指領導干部在活動中走進社區、走進企業、走進群眾,暢通群眾向黨和政府反映意見建議的渠道,暢通及時全面傳遞黨和政府方針政策的渠道,暢通依法及時合理地處理群眾反映問題的渠道。

“鍵對鍵”——即時互動。開通了“書記·百姓網上通”、“區委書記郵箱”、“區長在線”等網絡載體,區委領導定期在網上與黨員群眾即時互動交流﹔開設“書記信箱”,在12個街道、鎮的黨員服務中心全部設立起群眾信息投放點﹔設立“電話專線”,每位區委常委分別聯系部分居民區黨組織書記,全方位地聽取群眾呼聲。

“結對子”——全員覆蓋。深入開展“雙結對”、“雙千”活動,機關、企事業黨支部共與858個基層黨支部、3218名困難群眾結對,全體機關干部共與5624名困難群眾結對助困助學,區領導還分別與院士、企業家、困難戶結對,通過結對共建活動發揮聯系服務群眾的作用,了解並幫助解決群眾遇到的實際問題和困難。

2、自下而上協調協同解決群眾“三最”問題的機制

在“一線工作法”活動中,區委建立了問題收集、梳理、分發、處置、督辦等一系列銜接緊密、操作規范的工作流程,形成了居民區-街道-區三級聯動、職責明確的問題解決機制。一是發揮居民區關口前移、化解矛盾的基礎作用。牢固樹立重心下移、夯實基礎的理念,將各方面的資源和力量整合集聚在基層。居民區黨組織借勢借力,在定點聯系居委會活動中,通過領導干部現場辦公、實地踏勘、溝通協調等方式,現場幫助群眾解決各類問題﹔通過領導干部深入基層,居民區黨組織和基層干部得到了資源上的支撐、榜樣上的示范和工作上的指導,提高了工作能力和水平,使得大量問題和矛盾在第一線得到就地化解。二是發揮條塊黨組織協調協同、互幫互助的作用。在安排領導干部定點聯系居委會的過程中,原則上同一單位的領導不安排在一個街道、鎮,使領導干部特別是與群眾利益密切相關的部門資源得到優化配置。對於居民區不能解決的問題,全部通過填寫“一事一表”等形式上報,由街道、鎮依托“一線工作法”平台進行協調協同,定期由局級領導干部牽頭,召集所有定點聯系的各部門領導“集體會診”。同時還建立了條塊互評制度,年底由街道、鎮對職能部門在“一線工作法”中解決問題情況進行測評,形成條塊黨組織互幫互助、整合資源、解決問題的整體合力。三是發揮區級層面統籌協調、整合資源的作用。對於需要區裡協調解決的問題,由街道、鎮梳理后上報區“一線工作法”領導小組辦公室,按照問題性質分發到有關職能部門,並督促各部門“定人定時定方案”解決,對綜合性疑難問題則視情提交區委常委會、區政府常務會議討論研究解決,確保老百姓提出的問題事事有回應、件件有答復。

3、年度目標考核與群眾滿意度測評相結合的機制

通過“一線工作法”的實踐,區委努力構建黨委統一領導、組織部門牽頭協調、黨政部門各司其職的聯系服務群眾工作體系,提高科學決策、民主決策水平。一是加強組織領導。區委“一線工作法”領導小組及辦公室加強對此項工作的組織領導和日常管理,每月設計面上“規定動作”,調動領導干部開展“自選動作”的積極性﹔抓好各單位聯絡員的隊伍建設,每月召開聯絡員會議部署推進工作,發揮聯絡員的橋梁紐帶作用﹔居民區黨組織最大限度地組織好群眾參與定點聯系活動,及時並廣泛地收集了解群眾的訴求,努力擴大宣傳面、教育面和受益面,為“一線工作法”的有序開展、順利推進提供了組織保証。二是加強定期分析。領導小組辦公室每月一次統一匯總梳理群眾通過各類渠道反映的問題,在將問題批轉給有關部門辦理、分發給定點聯系領導掌握信息的同時,在匯總社情民意的基礎上定期形成情況報告,重點分析群眾反映的多發性、普遍性、經常性問題,對於近期能夠解決的,由“一線工作法”辦公室協調各方力量,牽頭推進解決﹔對體制機制上需要完善的,提供有關部門進一步改進不足、完善機制、促進工作,並對問題的解決情況進行跟蹤聯系,作為“一線工作法”日常考評的依據。三是加強考核測評。年底對於各單位落實“一線工作法”情況,對領導干部在定點聯系工作中的出勤情況、精神狀態、為民服務意識、處理問題能力等情況,通過逐項量化方式組織社區干部、群眾開展“滿意度”測評,納入年度績效考核內容,確保“一線工作法”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

在此基礎上,今年年初,面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嚴峻挑戰,區委圍繞“四個確保”要求,將“一線工作法”從“社區”向“企業”拓展,全區300多名處級以上領導干部與490家企業結對,定人定點定時對企業進行聯系服務。主要暢通了“三個渠道”:一是暢通了及時聽取企業訴求呼聲的渠道。確定了每月第二周周四為領導干部聯系基層工作日,開通了“1890企業服務網”及熱線受理電話,統一制作下發了服務企業的聯系卡。二是暢通了一口上下快速解決問題的渠道。由區“一線工作法”領導小組辦公室“一口上下”協調處理企業反映的問題,做到1周內有答復,1個月內落實解決。三是暢通了宣傳政策優化服務環境的渠道。針對很多企業反映對有關服務政策不了解、不清楚如何適用的問題,統一匯編下發了《楊浦區關於促進企業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解讀》,推動區域服務企業政策的落地,幫助企業渡過難關,今年以來共幫助企業解決各類問題400余件,進一步拓展了“一線工作法”的內涵與外延。

三、成效與反響

“一線工作法”實施至今,受到了廣大干部群眾的熱情擁護和衷心支持,已成為“黨員干部受教育,廣大群眾得利益”的“民心工程”。

1、體現了黨的根本宗旨,密切了黨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

四年多來,全區千余名領導干部、機關干部共與30多萬人次的居委干部群眾、企業人士面對面交流,共收到反映的各類問題7000余件,解決率達到90%以上。從2005年開始,全區領導干部每年大年初一都上門給群眾拜年,殷行街道一位黃阿姨丈夫早逝,獨自撫養兩個孩子艱難度日,街道、居委日常給了她很多關心,當得知年初一一早區領導還將上門慰問時,她激動萬分,經過幾個不眠之夜縫制了五雙保暖拖鞋,在送到領導手中時深情地說:“請領導暖暖腳,走好這條密切聯系群眾之路”。去年區委一位領導在居民區召開座談會時,聽到居委干部反映困難家庭一個多禮拜沒吃上肉時心裡難過不已,幾天后自己拿出一筆錢送到居委會,關照這是給困難家庭的買肉錢,困難群眾拿到錢后激動地說:“黨和政府眼前還不能解決一切困難,但他們一顆真誠為老百姓的心,使群眾看到了天堂”。

2、促進了政府職能和作風的轉變,推進了責任政府、服務政府建設

各職能部門將“一線工作法”理念貫穿延伸至日常工作,進一步提高行政效能,把為民服務的重心放在基層,把各項惠民政策送到群眾家門口,把好事實事辦在群眾開口前:區市容局開展了“達標市容”活動,每年投入100多萬元,為居家無衛生設備的低保困難家庭發放7000多張免費用廁卡,開通“市容熱線”處理群眾投訴2000余件,滿意率達95%以上﹔區教育局開展了“名師課堂”活動,20多位名教師通過網站、視頻等載體,為初、高中生免費開設50多場輔導課,直接聽課學生達4萬余人次﹔區衛生局組織開展了“健康快車進社區”活動,通過整合醫療資源建成了10個社區衛生中心、54個社區衛生服務站,平均每2萬居民就有1個衛生服務站,160多位名醫專家每周輪流到衛生服務中心免費服務,居民群眾高興地說:“沒想到不用花一分錢,在家門口就看到這麼好的專家門診!”

3、提高了科學決策水平,有效提升了服務群眾的工作成效

通過“一線工作法”的渠道使各項決策更加科學和合理,把有限的資金用於群眾最急需的地方,取得了更大的效益。近兩年夏季,領導小組辦公室在匯總梳理各類問題的基礎上,發現老式公房地區每到盛夏夜晚,空調的冷卻水從各家外面的滴水管流下,讓很多居民難以入眠,還不時引發一些鄰裡糾紛,本著“群眾利益無小事”的原則,辦公室報區委研究確定為“一線工作法”著力推進的重點問題,牽頭有關部門制定工作方案,在各街鎮分階段逐步推進,在第二年夏季來臨前基本解決了這一問題,最終使46141戶居民家庭切實受益。社區群眾特別是老年人拍手稱贊:“舊區不聞滴答聲,一夜酣睡到天明”。

4、加強了干部作風建設,切實提高了黨員、干部隊伍素質

通過幾年來“一線工作法”的實踐,很多干部切實增強了為民服務的意識和做群眾工作的能力。一位從高校調入區裡工作的女干部,原來不熟悉社區情況,第一次參加定點聯系活動看到汛期居民家中進水的情景感到十分震驚,切實增強了服務民生的責任感,幾年下來她深有體會地說:“原來工作中看到只是簡單的數字,現在看到數字背后是群眾的疾苦,百姓的需求”。據對社區干部、群眾進行的千人問卷調查顯示,97.8%的居民認為“一線工作法”確實提高了領導干部聯系群眾、為群眾辦實事的能力,96.7%的居民認為通過“一線工作法”解決了老百姓急難愁問題后,使群眾對黨員領導干部的評價有所提高﹔據對105名處級以上領導干部進行的調查問卷顯示,96.2%的領導干部認為確實鍛煉和提高了本人解決問題能力和工作效率,90.5%的領導干部認為自己在實施“一線工作法”過程中能主動反映群眾訴求。

5、切實解決了群眾的急難愁問題,提高了群眾對黨組織的認同感和滿意度

“一線工作法”的實施,使黨組織及時了解群眾反映的訴求,並通過整合資源切實解決各類問題,提高了群眾對黨組織的認同感和滿意度。我們按照規定對領導干部定點聯系的居委會兩年一次進行調整,結果很多群眾來信強烈挽留原來聯系的領導,很多群眾在領導調整到其他居委會時自發前來座談話別、依依不舍,有的群眾還來信寫到:“定點聯系我們的領導不可能一直留在這裡,希望會有下一批的領導來到我們居委,希望他們個個都是老百姓喜歡的平民書記、平民局長”。至今在“一線工作法”中已收到群眾的表揚信、錦旗等共計340多封(件)。此外,領導干部中人大代表的選區與聯系點對應,結果在人大代表選舉中都高票當選﹔在今年全區居民區黨組織集中換屆選舉中,進行選舉的275個居民區黨組織也全部順利選舉產生新一屆領導班子。

6、夯實了基層黨建工作,激發了基層黨組織的生機與活力,提高了基層黨組織的能力和威信

各級黨組織在“一線工作法”中積極發揮作用,幫助居民區黨組織增強了“公轉帶自轉”的意識,提高了黨組織組織宣傳、溝通協調、整合資源等實際工作能力和基層干部的威信。近年來,區委還將“一線工作法”從區屬向區域延伸,與構建區域化黨建格局相結合,作為整合各方資源力量,推動發展、服務群眾的重要抓手,今年圍繞迎世博、再就業等中心任務,先后開展了“世博先鋒行動在一線”--集中清潔家園、社區服務會等系列活動,區域內近400個黨組織共發動23000多名機關黨員、區域單位黨員、社區群眾集中整治衛生死角550處﹔組織20多名院士團隊專家、近200家企業、近千名黨員志願者參加社區服務會,提供就業崗位1184個,受益人次達13000多名,通過“一線工作法”有效整合了不同黨組織之間的資源和力量,使黨組織呈現出上下連接、左右貫通、內外結合的大黨建新格局。

四、探索與評論

通過近年來探索“一線工作法”的實踐,結合貫徹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精神,按照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的建設的總體要求,我們的啟示和體會是:

一是必須堅持解放思想、勇於創新,不斷激發黨建工作生機與活力。根據世情、國情、黨情的發展變化,大力弘揚改革創新精神,與時俱進推動黨的建設,是這些年來黨建工作的寶貴經驗。“一線工作法”就是對黨的群眾工作的繼承創新,群眾工作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傳家寶,但新形勢下群眾的生活方式、組織方式和利益訴求方式發生了很大變化,群眾工作日益呈現錯綜復雜的局面,迫切需要通過“一線工作法”等載體,全方位創新群眾工作的方法、手段和機制,沉入一線做群眾工作,整合資源做群眾工作,健全制度做群眾工作,不斷提高做群眾工作的針對性、多樣性和有效性,使黨的群眾工作永葆生機與活力。

二是必須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堅強保障。區委將“一線工作法”作為黨建工作圍繞中心、服務大局,聚焦發展與民生的切入點和著力點,在一線重心下移、力量下沉,實現基層資源的支撐保障、條塊資源的優化配置和區域資源的融合聯動,把黨的組織資源轉化為發展資源﹔在一線加強干部隊伍建設,切實提高各級干部領導科學發展和做群眾工作的能力,把黨的組織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在一線發揮思想政治工作優勢,宣傳楊浦發展的形勢任務,通過凝聚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群眾的共識共為支持和參與發展,把黨的組織活力轉化為發展動力,有力地推動了楊浦的大建設、大發展。

三是必須堅持科學發展、以人為本,切實維護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一線工作法”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的理念,建立了一整套解決問題、化解矛盾、協調利益的工作機制:以群眾得益不得益作為各項政策的制定依據和工作起點,凡是推出民生方面的重大政策和舉措,都依托“一線工作法”做好事先的廣泛聽取意見、可行性論証等工作﹔以群眾問題解決不解決作為工作重點,通過領導干部下訪接待、“后台”體系支撐保障、條塊之間協調協同、部門轉為公共政策等多種途徑,切實解決群眾的急難愁問題﹔將群眾滿意不滿意作為衡量工作的重要標准,組織社區干部、群眾通過逐項量化方式,對領導干部密切聯系群眾的情況開展“滿意度”測評,確保“一線工作法”成為“干部受教育、群眾得實惠”的“民心工程”。

四是必須堅持健全制度、完善機制,使黨建工作常抓不懈落到實處。“一線工作法”之所以能常抓不懈,並在實踐中不斷深化完善,關鍵在於區委按照中央、市委關於構建黨員聯系和服務群眾工作體系的要求,先后下發了包括定點聯系、下訪接待、考核評價等6個制度性文件,確保了每一階段工作都有“規定動作”的指導,每一項好的經驗、做法都能通過制度固定下來、堅持下去,每一次深化推進都蘊含著體制機制的創新,也使我們深切感到,隻有將知民情、解民憂、暖民心、聽民意的理念,切實化為操作方法,化為制度安排,化為“后台”支撐,化為集成優勢,才能跳出“個人容易,群體難;一時容易,長效難”的局限,保持常盛不衰。

分享到:
(責編:秦華、楊媚)

相關專題

中央精神

理論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