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維文 哈文 朝文
      手機官網
    
站內搜索:

主辦: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
承辦: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群眾路線網>>作風建設詞典

【民生】

2013年06月05日09:32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民生】有關國民的生計與生活問題。孫中山首次對“民生”進行具體闡發,認為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會的生存、國民的生計、群眾的生命” ,並將民生問題概括為衣、食、住、行四要素。中國自古以來就將“民生”與“國計”相提並論,把民生問題作為與國家發展休戚相關的問題。儒家治國理政思想的核心是“民惟邦本,本固邦寧” (《尚書·五子之歌》)。《管子·霸業》指出,“以人為本,本治則國固,本亂則國危”。《左傳·庄公三十三年》強調,“政之所興,在順民心”。這些論述,無不反映了古代先賢對民生問題的重視。在中國的歷史長河中,真正把民生問題提上議事日程的,是新中國成立以后。然而,由於種種原因,在很長一段時期內,民生問題的解決並不理想。只是到改革開放以后,這一情況才得以改觀。鄧小平明確提出要把是否有利於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為判斷是非得失的重要標准,強調一切政策的出發點和歸宿始終要看“人民擁護不擁護”,“人民贊成不贊成”,“人民高興不高興”,“人民答應不答應”。江澤民提出“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強調要“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新一代黨的領導集體更是明確提出以人為本、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理念,把“保障人民的生存權和發展權”列為“中國的首要任務”。中國共產黨“民生”思想的宗旨始終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但民生問題的具體內容隨時代的發展而發展。改革開放初期,民生問題主要是城鄉居民的衣食之憂,解決當時的民生問題也主要是解決人民的衣食之憂,解決溫飽問題。經過近30年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我國大多數城鄉居民進入了小康生活,面臨的突出問題便是如何更好地滿足新的物質和文化需求。當今時代,既是我國加快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也是積極化解和應對經濟運行中積累的矛盾的重要時期。民生問題是這個時期面臨的突出問題。民生就是發展,民生就是政治。民生問題不僅事關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而且也影響到整個國家改革發展的大局。解決民生問題,是社會進步和政權興替的關鍵、構建和諧社會的切入口、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基礎。溫家寶2006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要“統籌兼顧,關注民生”。在此基礎上, “十一五” 規劃綱要將影響國民生活的八個方面確定為約束性“民生指標”,重點是: (1) 重民生,實現社會充分就業﹔(2) 保民生,建立健全社會保障體系﹔(3) 安民生,著力營造安全的社會環境,建立突發性災害事件的預防處置應急機制﹔(4) 強民生,把握好人才培養、吸引、留住、用好等關鍵環節,創造人才脫穎而出的環境,優化人才隊伍和人才結構﹔(5) 和民生,達到社會管理的最高境界。中共十六屆六中全會提出: 以發展社會事業和解決民生問題為重點。

(上述辭條引自奚潔人主編:《科學發展觀百科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07年10月。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分享到:
(責編:王新玲、孫琳)

中央精神

理論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