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维文 哈文 朝文
      手机官网
    
站内搜索:

主办: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承办: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中国共产党新闻>>群众路线网

深夜6小时生命大救援

习水党员干部“8·11”特大洪灾救护群众纪实

2014年09月18日15:10  来源:贵州日报

“女村官”背出一群老人

木床,被灌进屋子的洪水漂起。床上,坐着78岁的女老人杨珍全,昏昏沉沉地等待死神。

凌晨4时左右,大坡乡典礼坝村街上已是一片汪洋,街上的绝大多数人都转移到村办公楼了,只有杨珍全老人还坐在漆黑的屋子里。

突然,一个人推开门,走到床边把她背起。“我当时清点人数,缺了杨珍全老人,判断她还在屋子里。”袁月说,当时洪水已经淹到颈子,但自己还是扶着墙壁趟过去。

杨珍全被背到屋外。“伯娘,你使劲抱住我颈子。”屋外洪水激荡,身高不到1米5的袁月走了七八步,有些站不稳。

杨珍全是袁月救出的第6位老人,也是她在典礼坝村街上最后救出的老人。

袁月说,接到乡政府的应急电话后不久,手机信号中断后,她就和丈夫一起冲出家门。她“命令”丈夫负责到上半街敲门喊人,自己负责地势较矮的下半街。

第一批被袁月救出的是66岁的冯有凤和她的孙子。“当时洪水已经进街了,我背着孙子刚出门,袁月就上来扶我们,把我们送到安全地带。”冯有凤老人说。

第二批被袁月救出的是袁成军一家。“当时水已没膝,街上的人劝我不要去。不去不行啊,我赶快过去拍打袁成军家的门。袁成军不在家,我找到他隔壁的哥哥,叫他赶快把老人孩子转移到安全地方。”

紧接着,袁月又来到了任学祥家。任学祥正在紧急搬东西,袁月吼道:“赶快把老人和孩子转移,东西会比命重要?”

离开任学祥家,袁月来到83岁的老人袁已全家。此时,洪水齐腰,门打不开。她就从开着的窗子里跳进去,背起老人走了300多米,到达安全地方。

途中,经过袁文珍、任家云老人家,袁月停下脚敲门,两位老人不肯走。袁月硬把两位老人拉到屋外,由其他人扶到村办公室。

最后去救杨珍全老人时,水已齐颈深。“当时有人劝我去不得,我也不知是哪里来的勇气,反正横下心一定要把老人救出来。返回的途中,背起老人增加重量,走路反而稳当。”袁月说。

“孤岛”上的主心骨

“老任,你是共产党员,桃园坝那一片就交给你了。”8月10日22时许,温水镇大水村桃园坝组61岁的老党员任明德接到上级的电话。

“请组织放心,有我在就有群众在!”任明德庄严承诺。

任明德飞快翻开村民的手机号码,一个个地拨通。尽管长话短说,他还是花去一个多小时。手机无电了,电也停了。他打开门一看,靠在河边的鱼塘被冲垮了,洪水夹着大石块,已经冲到院坝里。他迅速作出判断,一定发生泥石流了,有可能把自家楼房冲垮。他第一个念头,就是迅速转移在他家避暑的26名重庆客人。

“我上楼去动员重庆客人下楼时,水已经有腰杆深,有位老人腿不好,我就背他。”转移了重庆客人,他才返回家里,转移老伴和三个孙子。此时,洪水已经齐胸。

“我的那批电话真管用,转移了200多群众。一些群众房屋都被冲走了,人却安全,他们都很感谢我。”

“洪水无情党有恩。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政府的领导和党员。”老任在前几天的群众路线教育会上,写下这样的感受。老任说,第二天,就有县和镇的领导冒着危险走路来到寨子里,接着送来了大米、油肉和蔬菜。现在,路也通了,电也有了。“我虽然损失严重,开农家乐的电器和家具全被冲走,但我让200多人脱了险,值得。”

重建家园只争朝夕

百年不遇的“8·11”特大洪灾,给习水、赤水两县市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损失。据统计,洪灾造成习水县15人死亡,5人失踪,13万人受灾,转移安置2万多人。赤水市6万余人受灾,13000人紧急转移安置。两县市重灾区的水、电、路、讯和房屋、庄稼受损严重。

大灾之前,相关部门提前预警,各级政府及时安排部署,干部和党员践行群众路线教育中的“一线工作法”,为抗灾赢得了宝贵时间。

抗灾之中,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到前线指挥,身在一线的乡村干部和党员与时间赛跑,武警、消防官兵奔赴一线,以保护群众生命安全为天职,在黑夜和暴雨中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把伤亡减少到最低程度,留下了一个个催人泪下的故事,谱写了一曲曲感人肺腑的抗洪壮歌。

灾害之后,各级各部门领导和职工奔赴灾区前线,夜以继日地抢修水电路基础设施,运送救灾物资,解决群众生产生活困难。灾区的生产生活秩序井然,群众树立了抗灾自救的自信心。

“灾难面前,党组织就是我们的主心骨!”三岔河乡大坝村村民赵吉群感动地说:“有共产党在,有各级领导干部在,再大的天灾我们都不怕!”这是一位普通农民的心声,也是灾区全体人民的心声!(记者 宫喜祥 李卫红 刘 莹 王其伦 )

分享到:
(责编:杨丽娜、常雪梅)

中央精神

理论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