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里的“抗洪大考” 为救农家孩子他倒在洪水中
8月10日22时许,习水县三岔河乡靠近杉林村的天堂坝街上。雨,越下越大。河水,裹着泥石流疯涨,翻上河堤,冲上街道。一场乡村干部转移受灾群众到安全地带的战斗紧张进行。
到1点半钟,街上的1500多名群众已有1100人转移,还有400多群众躲在家里企盼雨停水退,而街上洪水已涨到1米多深,在街口边熄火的安监车被冲进河中。
危急关头,乡村干部们再次冒险涉水,使劲打门,用力踢门,声嘶力竭地呼叫,把群众“赶出家门”,组织转移到安全地带。
“快跳,快跳,我拿手电筒照你们,快跳……”凌晨2时许,疏散完200多名群众,杉林村村主任袁贤忠喊着话准备最后一个离开时,突然看见一栋楼里两名小孩哆嗦着探出头。情急之下,袁贤忠用毛毯裹着两名孩子,帮助他们爬上窗台跳下去。
“当时洪水已淹没到一楼,一些房屋正在垮塌,袁主任从三楼的窗户伸出头来,一边用手举着电筒给两个娃儿照亮,一边打手势让我们过去接应孩子……”何德中、何二、陈胜3名村民回忆:“孩子裹着毛毯从三楼安全跳下来后,正在参加抢险的现役军人袁仕中冲进洪水中,把吴攀峰兄弟俩拉出来。我们就在楼下拼命喊袁贤忠快点跳下来,他半个身子都已经跨出窗户了,又突然听到他喊‘等一分钟,看看还有没有其他孩子’,话音未落,房子就塌了,袁主任瞬间被洪水卷走……”
8月11日下午,袁贤忠的遗体在距三岔河街上60多公里的赤水市白云乡被发现。他永远离开了三岔河,离开了杉林村,离开了乡亲们,离开了至亲至爱的亲人。
锣声醒民与河中救警
两束电筒光芒,不停在河里晃动,穿过暴雨如注的夜空。
“快,河里有人。”麻绳,拴在了竹竿上,反复10余次抛到河中,两名求救人员,拉着绳子上了河岸。
看到是刚才敲锣发警报的民警陈容智和转业军人袁鹏,村民们惊喜万分。
8月10日,是寨坝镇赶集日,镇派出所副教导员陈容智因利用赶集日为群众办事,在休假还未结束就赶回寨坝。
晚上,暴雨倾盆,洪魔肆虐,严重危及街上和河边居民的生命安全。警情就是命令,陈容智拿着喊话器,到习水河边的永盛、桂圆、先锋村巡逻喊话,提醒住户不要入睡,随时注意山体滑坡。
一路呼喊,才动过声带手术的陈容智喊破了喉咙。这时,已是凌晨3时,警车电路被烧坏熄火。退伍军人袁鹏主动要求开自家车参与巡逻。车子没有警报器,他们从一位村民家中找来大锣,使劲敲锣震醒村民。
突然,汹涌的洪水把轿车冲进河中。二人赶紧从车里爬出来,紧紧抓住旁边的巨石呼救。群众看见河里的水电光,一齐冒雨前来施救。警民同心抗洪的动人画面,闪耀在山村的暴雨之夜。
“保命绳”连成6人生命线
“是派出所吗?我是永盛村村民周月辉,我家被洪水困住了,出不来,请你们派人来救我们。”零点时分,寨坝镇派出所电话响起。值班民警迅速向镇政府报告后,回话“马上派人过去”。一支由张宏飞等3名镇干部组成的救援小分队直奔永盛村。
“当时,涌上通村公路的洪水齐腰深,冲力很大,我们3人用绳子拴住腰杆互相牵扯,还是走不稳,只好折回乡公路上。”
怎么办?大家想到了绕路——从山上的羊肠小路绕过去。张洪飞说,车返回来时,他们叫上了该村熟悉路径的3个人,加上3名镇干部,共6人,找了手电筒,两根绳子。一行6人在黑夜中翻过了两座大山,面对倾盆大雨,时时有泥石流滚落的险情,6人将绳子拴在腰杆上,连成一条生命线。
经过5小时艰难穿越,不知摔了多少跤,凌晨5时,他们到了周月辉房后的高处。此时,周月辉一家人站在房顶上呼救,房下是汹涌的洪水,房屋经水浸泡,随时都有倒塌的可能。不容多想,张洪飞指挥周月辉用床单接成救命绳,自己摸索着爬上房顶,将房顶上的人系上一个一个往下放,救援人员再一个一个接住扶好,就这样化解了安全隐患。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