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村“法律顾问” 健全法律服务网络
2014 年3月14日,国家民政部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司司长蒋昆生为获得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示范区的包头市青山区颁发了牌匾。青山区作为包头市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改革试点地区,通过精简街道机构、分流工作人员、下沉服务职能、划分网格治理、实行一站式服务等措施,把更多的人、财、物等资源投入到社区建设,实现了公共资源向社区聚集、公共财政向社区倾斜、公共服务向社区延伸,全面提升了基层社会治理和服务水平。
青山区司法局在深入推进社会治理体制创新中,也在积极探索如何把法律服务送到居民的家门口,如何在最基层的群众身边搭建法律服务网络,建立符合区情、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百姓说事点、社区法律服务室都是有益的尝试。”高竹说,下一步,还将在全区律师、公证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中选聘具有社会责任意识、法律专业知识过硬的律师、公证员、基层法律工作者担任“法律顾问”,为农村和社区基层提供公益性法律服务。
这些“法律顾问’将协助做好村(居)“两委”班子换届选举工作;协助村(居)委会制定、修改和完善村(居)民自治章程或村(居)规民约;帮助村(居)委会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强化法治实践教育,增强村(居)民法治观念;帮助审查村(居)委会各类经济合同,对合同的合法性和规范性进行审核;解答群众法律咨询,引导村(居)民群众依法理性表达合理诉求,帮助农村和社区困难群众和城镇困难居民申请法律援助并按照一定程序办理法律援助案件;协助村(居)委会完善基层调解组织建设,依法调处各类矛盾纠纷,等等。
“我们要求‘法律顾问’每月至少到社区、村开展半天工作,每月至少举办一次法律讲座或法律答疑活动。我们还公布了‘法律顾问’的手机号码,村民遇着涉法急事大事,都可以随时咨询。”高竹说,目前,青山区司法局也考虑在包头师范学院法律系的学生中,培养一部分法律志愿者,让他们也参与到这项活动当中,有更多的机会为基层群众提供法律服务。”
社区的居民不仅可以通过百姓说事点、社区法律服务室、咨询“法律顾问”来获取法律服务,还可以在网上进行法律咨询。
“老旧小区的居民可以去小超市、裁缝铺说说自己遇到的问题,如果是在一些新建的小区,年轻人比较多,比如说他想要投诉小区里存在私搭乱建的现象,就可以上青山区的政府网,通过相应的系统,他的诉求就发到了后台,后台看到涉及法律方面的,就会给我们反馈进来,并且限定一定的解决期限。我们也要及时的和当事人联系,提出解决方案。如果超过了限定的时间,就会被系统亮黄灯提出警告,如果继续还没有和当事人联系、解决,就会被亮红灯,记入效能考核里。”高竹说,目前青山区司法局已经开通了微信,今后将逐渐拓展为群众提供全方位法律服务的平台。
■记者感言
法律服务亟需延伸到群众家门口
生活中,老百姓难免会在婚姻家庭、邻里之间、房产继承、养老医疗保险等方面遭遇矛盾纠纷,而一遇到棘手问题,他们往往又不知道上哪去寻求法律咨询,去哪解决。
对于老百姓来说,最关键的是有人管事,有地方说事。如果没有一个畅通的民意诉求渠道,原本家庭之间、邻里之间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就会拖大,甚至拖炸。
青山区司法局打造的10分钟法律服务圈,正是要把公共法律服务的触角延伸到群众的“家门口”,让老百姓找到管事的人、说事的地,既节省了老百姓的时间和精力,也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在青山区社会治理创新的大背景下,青山区司法局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举措已经初见成效,青山区的信访案件总量比以前有所下降。但是,要想让最需要法律阳光的群体真正享受到同等关爱,享受到改革发展的红利,还需要把这些举措真正落实好,更多地向农村延伸、向基层拓展。(内蒙古包头市青山区委宣传部供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