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维文 哈文 朝文
      手机官网
    
站内搜索:

主办: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承办: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中国共产党新闻>>群众路线网

教育实践活动·镜鉴

太行山上的焦裕禄——追忆群众心中的好干部孙文龙

2014年06月06日08:45  来源:山西日报

没有私心,把心思全花在为民造福上,这样的干部群众永远不会忘

谁没有三亲六故,谁没有儿女情长?但你当了干部,这些就不能多想。 孙文龙当阳城县委书记时,月工资72元。妻子儿女都没工作,全家5口人,生活拮据,常常闹粮荒。1976年年底,县委机关将孙文龙评为困难户,通讯员小吴一脸高兴,把100元救济款送到他家。孙文龙阴沉着脸,半晌没说话,突然抓起一把剪刀塞给了小吴:“你没忘记吧,来剪。”

原来,他和小吴早有约法三章:“咱俩订个君子协定,你来当我的检察官,无论是公家的,私人的,如果我多吃一嘴,你就拿剪刀把我的舌头剪了,如果我多拿一点,你就把我的手剪了。”

一个县委书记被评为困难户,在今天看来不可想象,可孙文龙的日子就是过得这样恓惶。小吴眼圈发红,话里带着哭腔:“孙书记,看看婶子和孩子们穿的,看看你这锅里吃的,县委院里还有谁家比你困难……困难户是大家评的,救济款是我领的,跟你无关,要剪你就剪我的手吧。”孙文龙长长地叹了口气:“你说我再穷,还能比老百姓穷?”小吴含着泪,又把救济款退回了县委办。

当孙文龙的亲属,莫说沾光,不跟着受罪都难。1973年,孙文龙的大儿子孙太林高中毕业,在县城安排个工作本不为过,孙文龙却让他回了家乡。孙太林老老实实当了3年农民,还成了大队支部书记。后来,一个上大学的名额分到了乡里,乡亲们都推荐孙太林去上,却过不了孙文龙的关。教育局的推荐表一到县委,他的名字就被父亲划掉了。

已经不是第一次被父亲阻拦,这次一定要找父亲理论一番:“让我到农村锻炼,我没意见。上次县里要我到公社当团委书记,你说书记的儿子不能搞特殊。这次贫下中农推荐我上学,你为什么又不让?当你的儿子为什么这么难?”

妻儿再据理力争,也没让孙文龙松口。跳出农门上大学,这是当时多少青年人的梦想,托关系走后门,多少人在盯着看。孙文龙只有从自己的孩子下手,才能把事办敞亮。后来,孙文龙召开常委会定了三条:一、先工作骨干后领导;二、先外籍干部后本地干部;三、先工农子弟后干部子弟。这三条让儿子上大学的梦彻底没了指望。

有一年,阳城缫丝厂招工,孙文龙的姐姐想让女儿去当工人。这事,只要当县委书记的孙文龙打个招呼就能办。况且姐姐的话说的确实有分量,“文龙啊,从小我就心疼你,供你念书,姐就这么一个闺女,再难你也千万给娃办了”。

可这个招呼孙文龙就是不打。他解释:“这次招工有明文规定,一是烈士的子女,二是有功绩人的子女,三是特别困难户的子女。咱三条都不具备……”一次又一次,孙文龙说的是实情,姐姐却全当是官话。

那一年腊月三十,孙文龙回家过年,绕道去了姐姐家。心想哪怕跪下,也得求姐姐体谅他。谁知一见孙文龙,姐姐只说一句话:“你来做甚,你还认姐姐呢?”姐姐摔门而去,从此和这个情同手足的弟弟断了来往。

找他办事没指望,周围的亲戚几乎被他得罪光,而阳城的桑农却永远不能把他忘。尽管阳城种桑养蚕已经有3000多年历史,但人们都愿意把这份功绩记在孙文龙身上。

1958年,孙文龙转任阳城县寺头公社主任。那时,他就琢磨:“老百姓不仅要有粮吃,更要有钱花。”搞经济别人想都不敢想,他却说干就干。仅仅用了3年时间,全乡的桑树由2400株,变成了31万株,寺头成为阳城县收入第一的乡。1964年,孙文龙调任阳城县润城公社书记,仅用2年时间,他又造了一个桑蚕之乡。

直至担任县委书记,孙文龙一直把桑蚕产业抓在手上。阳城任职期间,他走遍了全县380多个村庄,带领农民栽下了上千万株桑树。原晋城市委书记李栓纣说:“20几年抓住一件事不放,仅这一点就不简单,足以当干部的典范。”

孙文龙的执着,让阳城县成了“华北蚕茧第一大县”。2006年底,国家质检总局认定“阳城蚕茧”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阳城18个乡镇被划定为“阳城蚕茧”地域保护范围。去年,全县蚕茧总量达到365万公斤,蚕农收入达到1.5亿元。为百姓留下了致富产业,人们怎会忘记他。

侄儿孙国林说:“叔虽然没给我们办事,但他是个有大爱的人,这辈子值了。”1982年,常年肝病缠身的孙文龙倒在工作岗位上,那年他只有51岁。直到此时,亲人们才理解了他。从阳城到武乡、屯留,从乡镇干部到县长、县委书记——整整25年,孙文龙有条件改善自己的清贫生活,但他却把全部精力和心血用在了为人民造福的事业上。

他没有留下什么,几个子女没有安排工作,城里没有自家的一砖半瓦,银行里没有一分钱的存款。甚至死后没有一身像样的衣服,装殓时他只穿的一身绿军装。

他又留下了无尽的财富,孙文龙当年带领干部群众所做的一切,至今泽披一方。阳城一塄塄的桑树,一架一架的花果山,以及一直沿用至今的北留水轮泵站、红卫渠……至今诉说着他的故事。1990年,孙文龙的事迹被搬上荧屏,中央电视台播出了电视连续剧《沧桑情》。1997年,出版了《人民公仆孙文龙》。1999年,又出版了长篇纪实小说《孙文龙》和《魂系百姓——孙文龙精神琐谈》。

2001年7月,农民作家赵为农向全国2000多个县委书记免费赠送他写的长篇纪实小说《孙文龙》。内蒙古乌拉特前旗旗委书记王有义在来信中说:“孙文龙是当代中国县委书记的一面旗帜。”甘肃省临洮县委书记张智全、宁夏隆德县委书记陈涛、黑龙江省方正县委书记傅丰志在信中表示,我们要以孙文龙为榜样,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让群众满意的干部该怎么当?孙文龙用他的一生给出答案。(李志军段伟华)

分享到:
(责编:杨丽娜、常雪梅)

相关专题

中央精神

理论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