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维文 哈文 朝文
      手机官网
    
站内搜索:

主办: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承办: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中国共产党新闻>>群众路线网

到群众中寻找血脉与力量

运城市公安机关“一村一警”的探索与实践

2014年04月28日10:04  来源:山西日报

编者按

如何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运城市公安机关创新警务机制、“一村一警”驻村挂点的做法可以借鉴。

通过进村入户的联系走访,民警在感同身受中增进了与群众的感情,在换位思考中打牢了执法为民的基础,在悉心服务中树立了政法干警的新形象。他们的实践证明,只有深入到群众中去,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找到力量的源泉。

正值各地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之际,本报今日推出长篇报道,介绍运城市公安机关的做法,以为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提供一种思路与参照。

年长的人很难忘记影片 《今天我休息》里那位一心为人民服务、依靠群众开展公安工作的好民警马天民。他的原型是上海市公安局闸北分局一名派出所社区民警,曾被授予公安部一级英模称号。从“警察同志”到“马同志”再到“小马”,群众对他称呼的变化,体现了他在人民心目中的地位。

如今,这样的水乳交融少了。“一般很少来,来了也不办事,他不认识咱,咱也不认识他。”这是多数老百姓提到派出所民警时的评价。

警察同样一肚子怨气:“人手紧张,非警务活动太多,每天忙忙碌碌却没什么效果,最终是发案率上去了,干群关系不好了,自己也心灰意冷了。”

如何破解警民关系生硬这一难题?运城市公安机关提出 “一村一警”驻村挂点联系走访活动。通过下派市县两级机关民警,确保在全市每一个行政村都有一个机关民警驻村挂点。运城市公安局局长戎劲光解释说:“让公安民警从机关和办公室走出来,直接面对群众、面对矛盾,是要让他们在接触群众的过程中,在解决问题的实践中,不断增强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

联系走访目的是接地气,改变过去警察高高在上,你是官百姓是民、你是执法者百姓是被管理者的情形

运城市地处晋陕豫交界的黄河三角洲,是山西“南大门”,全市辖3197个行政村,总人口519.46万人,是全省人口第一大市。全市有授衔民警3893名,警力与全市人口万分比为8.4,全省最低。许多乡镇人口有5万至6万人,而派出所民警仅有3到5名,虽然都在全天候、高负荷工作,但仍然力不从心。

2013年10月,他们立足实际开展 “一村一警”警务新机制,在人口较多、治安复杂、矛盾频发的村庄和社区,安排“一村多警”;对人口较少、村情简单、治安稳定的村庄,安排“多村一警”。全市3197个行政村每个村都有民警驻村挂点,做到了“一村一警”全覆盖、无空隙。

人员到了基层,工作如何展开?很多接受任务的民警都感到心里没底。新绛县公安局驻三泉镇白村民警杨维贤说,从2006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在机关上班,与群众这样近距离的接触少之又少,刚入村时,确实有点担忧,不知道“一村一警”工作如何着手、如何开展,一时没有头绪。得知大家的困惑,运城公安机关提出要民警先与群众交朋友,学会去换位思考。

民警王一平在走访中得知,自己联系的桥东村种植的2000亩山药滞销,想想自己老家那些同样要靠天吃饭的庄稼人,她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晚上回到家,她利用互联网发布销售消息,短短10余天,100余万斤山药便被山东、重庆、云南等地的客商收购一空。桥东村的父老乡亲非常感谢王一平,亲切地称她为“山药民警”,王一平很快就和乡亲们熟络起来。

杨维贤发现他联系的村里,80多岁的高天玉老人与儿子因为赡养问题发生纠纷,他就和村党支书丁德明一道到高天玉儿子家做思想工作。对方被他说服了,红着脸承诺立刻就把父亲接到家中好好赡养。杨维贤感到,“只要是真心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让他们接受自己并不难。”

通过联系走访,民警接到了“地气”,在与群众的交往中增进了同群众的感情,更在热情服务群众中,深刻领会了“人民警察为人民”的理想追求。盐湖公安分局驻留驾庄村民警徐子璐说,“踏踏实实为群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百姓都会发自内心地感激你,我真正感受到自己作为一名警察的骄傲和自豪。”

一村一警,把警察沉到一线放在村里去,不是摆设更不是走过场,而是要为老百姓实实在在办事情、解难题

联系走访,关键是要实实在在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怎样才能让驻村挂点民警有解难题的本领?因地制宜、科学确定民警挂点村,十分重要。

在运城市公安机关,民警原则上是回原籍驻村挂点,利用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开展工作。另外,还和业务工作挂钩,针对不同警种的民警实行分类实施,要求交通民警到公路沿线挂村,刑警到案件高发地区挂点,国保、反邪教民警到社情复杂地区挂点,充分发挥机关各警种民警的职业技能,增强开展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

科学的警力分配设置,更多地激发民警的内生动力,河津市公安局驻人民村民警张壮庭说,“我回到自己老家,与村里的爷爷伯伯、阿姨婶婶们联系更多了,以前不熟悉的村里人也熟了,感情更深了”。

能否扑下身子,真正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还要公安民警树立群众观念,为群众多考虑,愿意帮助群众解决困难。

临猗县公安局驻关原村民警李跃进在走访中得知,85岁的荆天耀老人无依无靠,平时靠拣废品为生。他立即多方联系,到县老龄委反映情况,将老人确定为特困救助对象,为老人解决了2500元救助金。关原村群众得知后,纷纷称赞说:“民警到村里不是走形式,是实打实为我们办事的。”

稷山县蔡村乡的群众没有想到,自己村的视频监控系统短短几天就给安好了。原来,驻村民警在走访中得知,蔡村乡各村经济落后,自行安装视频监控系统困难很大。驻村民警就立即联合起来向县委政法委、蔡村乡政府等汇报,多方渠道筹集资金,很快给蔡村乡12个行政村安装了65个视频监控探头。蔡村乡的群众纷纷说,“这下子咱村可安全多了,贼娃子都被吓跑了”。

万荣县高村村民谭志勇说,“过去找本村出去的公安民警办事,还不好意思,觉得是求人家。现在,理直气壮多了,这是他分内的事,觉得警察更亲了。”

分享到:
(责编:杨丽娜、常雪梅)

中央精神

理论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