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维文 哈文 朝文
      手机官网
    
站内搜索:

主办: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承办: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中国共产党新闻>>群众路线网

回望沈浩:“零距离”的永恒感召

2014年04月15日14:27  来源:新华网

这是一个变化迅疾的年代。

10年前的安徽凤阳县小岗村,现在只能从“历史”照片中寻找样貌。但今天小岗人谈起村党支部原第一书记沈浩,他的音容笑貌,一点一滴,勾画如此真切,犹如活在当下,尽管他已走了5年。

日前,记者来到江淮大地,寻访这位优秀基层干部的足迹。

“沈书记心里时时装着我们,我们永远记住他。”小岗村民说。

“他和群众零距离。”当地干部感念。

心连心,零距离——几近极致的为民情怀,铸就沈浩精神品格,感人至深,引人深思。

家门从不上锁

村民们这样向记者描述他们的沈书记:

“不管你说话轻,说话重,他都笑着听。”

“他去村民家里,端起茶杯就喝。递给他很便宜的烟,拿起就抽。”

“再穷的人家留他吃饭都不嫌,舀碗菜稀饭就吃。”

“眼睛不向上,哪家越穷,就越爱去哪家。”

……

沈浩那个永不上锁的、村民出入自由的“家”,更让大家怀念。

沈浩的“家”位于小岗村一个旧楼二楼最北侧,一间不到20平方米的老屋子,没有自来水,没有浴室、卫生间。楼下是间农资小店,从早到晚人进人出。沈浩在小岗干了6年,在这里住了6年。吃饭靠“搭伙”,每月交邻居村民600元伙食费。为安全起见,有好心人悄悄在楼下焊了一道铁门。但是,沈浩说:“难道群众找我,还得敲门?”不管是铁门还是房门,沈浩从未上锁,全天候敞开;哪怕沈浩不在家,村民可以在他的屋里等着他回来。这个“家”的议事说理、恳谈拉呱功能,延续到沈浩生命最后一息。

随着集体经济的改善,2008年夏天,村里有了新的办公场所,沈浩有了间像样的办公室。沈书记坐在“老板桌椅”前啥模样呢?村民没见过。

“他的新办公室有对长沙发接待村民、客人,村民来访,沈书记就坐在沙发中间的小凳上,因为这个位置离村民最近。他说,要是坐在老板椅上,隔个老板桌,拉开了和村民的距离,这样不好。”大学生村官、小岗村村委会委员赵玲记忆犹新。

“沈书记与百姓的接近没有了最后的一厘米。他把自己当村民。”小岗村党支部副书记余谦深有感触。

惟有零距离,方可知凉热!他冒着暴雨将住在危房中的村民一家连夜安全转移,掏钱救治患心脏病的五保户,为困难户的孩子买奶粉,从省城给行走不便的老太太买拐杖……沈浩想到就做,看到就帮,发自内心,毫不犹豫。

“有困难,找沈浩。”他赢得群众信任。年三十,孤寡老人备饭请他过年,把他当亲人。

零距离,还原公仆本色,聚拢党心民心。

鞋子沾着泥土

沈浩的做事风格让小岗人难忘。

“村民叫他办事随叫随到,他什么都能替你想到,吃一次饭要接好多电话,总是没日没夜跑呀跑的。”村民杜永兰向记者描述沈浩。

小岗村“沈浩先进事迹陈列馆”,展陈着沈浩生前穿过的鞋,其中一双棉鞋是沈浩在路摊上花5块钱买的。所有鞋子呼应着杜永兰对沈浩“奔忙”的描述:严重变形,沾满泥土。

作为“大包干”发源地、中国“十大名村”的小岗,沈浩上任时,全村人均才2300元,集体收入非但没有,还欠人家3万元。沈浩萌生改变小岗面貌的强烈责任感。选派干部任期只有3年,他不想做“打个旋儿就走”的过客!

上任1个多月,沈浩把全村108户村民跑了两遍,在做到与村民感情零距离的同时,实现了与小岗村情的“全对接”,找到了小岗村“一夜越过温饱线,20年没跨过富裕坎”的症结,把准了小岗村的发展脉搏,制定出“开发现代农业,发展旅游业,招商引资发展村级工业”的“三步走”发展战略。

“沈书记特别可贵的一点是相信群众,把群众当智者,以群众的意志为出发点,他为群众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好事、实事,不搞形式。实践证明,他为小岗谋划的‘三步走’战略符合实际,为小岗未来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与沈浩同事多年的余谦说。

在贫困乡村当村官艰苦而酸涩,从修道路、建新居,批项目、引资金,到招商引资、土地流转、拆屋迁坟,沈浩无不亲力亲为。一次在合肥与客商谈完已是深夜,想到星级宾馆几百元的住宿费,他以家在合肥为由婉拒客商劝留,开着自己那辆普桑星夜兼程往回赶,人到小岗,鸡叫头遍……6年下来,没日没夜,风里雨里!

“为了搞好小岗,他把90岁老母从合肥送回到老家让兄弟照顾,把女儿从省城中学转学到了老家。6年回合肥时间不到100天。”

“别人公车私用,他这6年都是私车公用。”

“他让我们都住上楼房,自己只有块巴掌大的地。”

“头发白得很快,回合肥前染发,怕家人看了难过……”

人们动情回忆。

3年期满,98名村民用当年摁手印搞“大包干”的方式,请求将沈浩留下。“我是一个农民的儿子,我了解他们的难处,再干3年吧。”就这样,沈浩留下了。

零距离,就是全心全意、没有自己!

分享到:
(责编:杨丽娜、常雪梅)

相关专题

中央精神

理论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