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维文 哈文 朝文
      手机官网
    
站内搜索:

主办: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承办: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中国共产党新闻>>群众路线网

回望沈浩:“零距离”的永恒感召

2014年04月15日14:27  来源:新华网

“播种”造福一方

这是现在记者眼中的小岗——

村民楼房规划有序,漂亮宜居,“农家乐”随处可见;种植繁殖基地遍布各处,大型国内外现代企业耸立原野,小岗村民“华丽转身”;国家4A景区建成,客运穿梭,游客络绎……

这些图景,小岗人过去连想都不敢想。

到小岗后,沈浩调研感到,要改变小岗贫穷落后面貌,先要改变小岗人小富即安、不思进取的小农意识,改变落后的生产形式和经营方式,必须大胆改革。

但是,当他在这块中国农村改革发源地上探索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时,却遭到“重走集体道路,否定大包干”的巨大责难和压力,压力甚至来自当年冒死摁手印搞大包干的领头人。

“只要小岗人真正得实惠,我什么困难都不怕!”

“过去搞大包干是改革,现在搞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提高土地产出水平,也是改革,都是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

对于认准的路子,沈浩选择坚持和担当。

怎样能让小岗人改变观念?沈浩带着村“两委”班子成员和几位大包干带头人前往华西村、大寨村等先进名村学习,让他们开阔眼界,获得启示。

得益改革求变,2006年,小岗村人均收入超过5000元,20年没有跨过的“富裕坎”被一举突破;2008年,小岗村民人均收入达6600元,高出安徽省人均水平39%,是沈浩初到小岗时的3倍!

“沈书记任职6年,是小岗天翻地覆、村民最得实惠的6年。”村民关正锦说。他的新居临街而建,楼房、店面相连,庭院纵深,经营着土特产店、菜馆、农家乐,生意红火。

“我父亲就是当年18个摁手印的人之一,他们改变了过去,单干后就满足了,没能与时俱进。沈书记对小岗的一个大贡献,就是在这里播下了改革、进取的种子,改变了小岗人的思维,这对小岗的未来意义很大。”关正锦表示。

“金小岗农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由沈浩在世时洽谈引进并获得成功,今年5月,中国首次承办的国际树莓大会将在小岗召开。

“小岗地形、土壤、气候条件非常适合发展现代农业,我们现有种植面积2000多亩,争取明年达到1万亩。按照沈书记和我们的想法,这里不仅要接纳流转土地的村民务工,增加他们的收入,还要建成新型农民培训中心。”公司董事长訾庆顺介绍。

谈及这些年在小岗的经营感受,他欣慰表示:“这里投资环境好,没有吃拿卡要,办事效率高,沈浩精神在这里得到发扬光大。”

沈浩还活着!

生死永远与共

历史上,作为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故乡,安徽凤阳极为有名。明皇陵、朱元璋题写“万世根本”的鼓楼等地标无人不知,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凤阳花鼓尽人皆晓。

凤阳又是穷出了名的地方,凤阳花鼓倾诉着“十年倒有九年荒”“身背花鼓走四方”的苦难和辛酸。

大包干纪念馆、沈浩先进事迹纪念馆、沈浩墓,是人们探访的凤阳新地标。

这些看似不相关的新旧地标集于凤阳,撞击出震古烁今的历史拷问:何谓“万世根本”、“民心所向”?……

走近位于小岗村公墓中央的沈浩墓,真切感到他与这块土地的深厚缘分。第一次摁手印,他留下了。又一个3年过去,村民摁下手印将他再度挽留。当小岗村民第三次摁下手印时,他永久地留在了这方土地上!

小岗人用如此传统而特别的方式,第一次把一位“外乡”人永远请入“宗祠”般神圣的祖墓中。沈浩,以他与小岗村民生死不离的“零距离”,书写了新时代党和人民血肉相连的感人篇章!

墓园安眠的,都是小岗逝去的先人和乡亲,包括当年“托孤”摁印、敢为天下先的小岗村民,他们的墓碑上,醒目刻着“大包干领头人”。沈浩和他们在一起,守望着祖祖辈辈生活的土地,守望着千百年来的期冀与梦想,守望着共同奋斗迎来的收获和幸福!

“我是一个农民的儿子。”这是沈浩最爱说的一句话,是他不变的生命定位和良心叩问。

“如果能用我的生命换取小岗村的发展,我将无怨无悔。”坚定的奉献精神,宣示着对人民的无比热爱、对党的事业的无限忠诚!

与人民生死与共的人生追求,决定了人民与他生死不离的生命荣光!

“选择小岗,选择留下

我的回答很响亮 也很彻底

倘若时光可以倒流

能否再给我三天的时间

身为人子 身为人夫 身为人父

尤其是身为人民的儿子

我对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爱得深沉……”

默念着人们与沈浩的心灵对话,回望沈浩墓的庄严墓碑,一个伟大的声音震响心中——

“我们的事业并不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新华网合肥4月15日电 记者廖翊)

分享到:
(责编:杨丽娜、常雪梅)

相关专题

中央精神

理论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