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13日,张宝顺来到萧县白土镇费村集体蔬菜大棚种植基地,实地察看蔬菜种植情况,并与乡亲们一起栽培黄瓜秧苗。
调查人:张宝顺(中共安徽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我们常有这样一种感受,每当工作遇到困惑的时候,到基层走走看看,便会眼前一亮,群众早就开始探索和创造了。我们要始终坚持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从基层的鲜活经验中启迪思路,在群众的丰富实践里汲取营养,集中人民的智慧力量去建设美好乡村。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农村发展、农村改革作出了重要部署,我们要结合实际,全面贯彻,持之以恒,切实做到一张蓝图不改变、咬定目标不放松、强力推进不懈怠,不断开创美好乡村建设的新局面。
安徽是农业大省、农村人口大省,农村和农民的小康,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全局。2012年9月,安徽省委、省政府按照中央关于新农村建设的“五句话”总要求,作出了建设美好乡村的重大决策,目的就是着眼更高目标,全面提升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2013年10月12日至14日,我来到宿州市萧县白土镇费村驻村调研,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向群众问计问需问民生,对美好乡村建设有了更加真切的认识,对如何在新的起点上推进美好乡村建设有了新的思考。
现状:今日乡村换新颜
开展美好乡村建设一年多来,全省各地、各部门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科学谋划,精心实施,有序推进,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各地以中心村建设为龙头,共规划建设586个重点示范村,一批环境优美、设施配套、产业兴旺的美好乡村基本建成,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突破口,大力推进垃圾和污水处理,近万个自然村开展了环境整治,农村脏乱差状况得到初步改观;以兴业富民为目标,深入实施“一村一品”工程,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村级集体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干部群众普遍反映,开展美好乡村建设以来,农村路宽了、水清了、村庄漂亮了、产业提升了,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农民得到了真正实惠。
这次我驻村蹲点的费村就是美好乡村建设的一个缩影。费村地处皖北山区,下辖3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4880人,总面积近26平方公里。“荒山秃岭和尚头,倒流河水到处流,沿岸冲走河滩地,十年九涝不保收”,曾是费村真实而无奈的写照。10月12日下午,我来到这里看到的却是一幅优美的田园画卷:一湾清澈的河流穿村而过,一幢幢漂亮的小楼错落有致,一条条平坦的道路四通八达。村庄规划井然有序,村容村貌干净整洁,乡亲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我住的农户家是个两层小楼,男主人郭春雷在皖北煤电集团祁东矿上班,妻子在村蔬菜基地管理大棚蔬菜,一双儿女在中学读书。郭春雷给我算了一笔账:他一年工资5万元、妻子工资19000元,另外还有农业收入2300元、各种惠农补贴388元,总收入7万多元,生活水平比过去大大提高。
在驻村的3天里,我先后走访了十几家农户,召开了乡镇干部、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座谈会,面对面了解村情民意。大家向我介绍,村里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入手,从农民最期盼的地方做起,办了很多好事实事,全村80%的人家住上楼房,水泥路、自来水、有线电视等实现户户通。特别是针对农村环境问题,以村庄建设、环境整治为抓手,聘请专人清扫收运垃圾,投资兴建雨污分流管道,对垃圾和污水实行集中处理,彻底改变了“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家里现代化、屋外脏乱差”的现象。同时,村里以“五好文明家庭”“六好媳妇”等评选表彰为抓手,引导村民参与文明创建,营造了家庭和睦、邻里和谐的良好风尚。我走访了“六好媳妇”孙秀云家和“五好文明家庭”陈世昌家,看到了文明和谐乡风美的喜人图景。乡亲们都称赞,美好乡村建设带来了往常想都不敢想的巨大变化,确实是惠及广大农民的最大民生工程。
期盼:携手共建好家园
在和费村乡亲们的朝夕相处中,目睹农村的发展变化,倾听基层的愿望心声,更加真切地了解到乡亲们对美好乡村建设的热切期盼,也让我强烈地感受到,推进美好乡村建设,只有把工作的着力点和群众的期盼点紧密结合起来,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才能赢得群众的衷心拥护。
⒈期盼完善基础设施
穿村而过的倒流河是费村的母亲河,也是当地唯一一条河流。由于上下游水位落差大,1966年在河上修建了一座水闸。这座费村大闸使用至今,当年刻下的“共产党万岁”标语清晰可见,但其水利功能早已退化,闸上大桥也成了危桥。村党总支书记陈明华说,村民一直想重修大闸,但力不从心,申报水利项目好多次,也都没有成功。与费村一样,许多农村的基础设施都比较薄弱,特别是在山区、库区,已有的基础设施年久失修,服务功能严重老化,抵御灾害能力较差,保障水平明显下降。同时,由于自然环境恶劣,农民居住分散,新建基础设施存在线长、面广、成本高、难度大等问题,这些都给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了不便。2011年秋天,我到大别山区的霍山县农村蹲点调研,当时有不少村民向我反映使用小水电的苦恼:“一到高峰时段,电力就不足,空调、冰箱只能当摆设,看春晚也只能看个缩小版,屏幕只显示一半……”经过了解,我发现,全省不少山区都存在电力不足、电压不稳的情况。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省委、省政府下决心从根本上解决了全省6个山区县、36个乡镇、60万人口的小水电自供电网问题,乡亲们再也不用为用电闹心。2012年5月,我到同是大别山区的岳西县访贫问苦,马石村的管山村民组坐落在大山深处,90多户群众只有一条砂石路与外界相连,陡峭难行。乡亲们说,山里资源丰富,但苦于交通不便,商贩不愿上山收购,只能靠背扛肩挑运到山下卖,还有个小伙子在城里谈了对象,姑娘来了一看山路如此艰难,扭头就回去了。在大山深处,一条路对农民群众真是重要。后来通过协调,在多方努力下,修好了一条长8.5公里的水泥路。目前,全省已兴起了新一轮交通建设的热潮,从中可以看出,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是农民群众的迫切愿望,也是美好乡村建设的重要抓手。
⒉期盼拓宽致富门路
费村党总支书记陈明华告诉我,如今全村人均纯收入已近万元,其中农业收入2600元,务工收入7000多元。村民致富主要靠两条腿走路:一条是部分农民在家种植大棚蔬菜,另一条是多数农民外出打工经商。10月13日下午,我来到村民张德侠管理的集体蔬菜大棚,与乡亲们共同栽培黄瓜秧苗。有村民告诉我:“一亩园(产值)能顶十亩田。”这种嫁接的水果黄瓜生长期为10个月,亩产可达3万多斤,市场价能卖5、6万元,效益非常可观。目前费村集体流转400亩土地种植大棚蔬菜,村集体年收入近200万元。在此基础上,村里筑巢引凤,引入一家企业投资兴建现代观光农业示范园及农家乐旅游项目,发展前景不错。但是,当地大棚蔬菜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带动农民奔小康还有不小差距,乡亲们非常渴望找到更多更好的办法,进一步拓宽致富途径,早日过上小康生活。
⒊期盼扶持全民创业
费村村民孙善胜是农村的能工巧匠,他带着40多人的建筑队活跃在十里八乡。如火如荼的美好乡村建设给他们提供了广阔舞台,他们揽的活更多了,钱也更好挣了,除非天寒地冻,一年都不停工。如今,他们的建筑队已经注册成立公司,走上了正规化发展的路子。在和孙善胜交流时,我希望他以创业带动就业,在全民创业中带领更多农村青年发家致富。农村像他这样的能人还有不少,有的发展势头不错,有的却面临一些困难。在村民座谈会上,就有一些群众表示,想创业但创业难,特别是融资难、用地难等问题较为突出,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还未真正形成。我们必须不断完善、认真落实相关政策措施,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鼓励和支持他们放飞梦想、干成事业,为美好乡村建设增添活力、增强后劲。
⒋期盼繁荣乡村文化
丰富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既是美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形式。在费村蹲点期间,每天晚饭后都能看到,不少农村妇女在村里的广场上伴着欢快的音乐跳起广场舞。乡亲们说,这两年,广场舞等活动在农村像城里一样流行,丰富了农民的文化生活。但从几次调研情况来看,目前农村文化建设还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在文化设施方面,很多农村只有集中兴建的农家书屋、农民活动室、篮球场等少数几种设施,而且缺乏有效管理和维护,实际使用效率不高。在文化活动方面,农民娱乐主要是看电视,送戏下乡、送电影下乡等活动非常有限,扎根农村的文化活动更是非常稀缺。在文化队伍方面,缺乏本土文化人才,只能靠城里的文化下乡,远水解不了近渴。这些都造成农村文化生活总体比较贫乏,广大农民都希望能有更加丰富多彩、更加贴近农村实际的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