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维文 哈文 朝文
      手机官网
    
站内搜索:

主办: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承办: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中国共产党新闻>>群众路线网

贯彻群众路线高端调研·在美好乡村建设中造福千万农民

张宝顺:驻村蹲点的调查与思考

2014年01月21日09:18  来源:光明日报

路径:统筹打好组合拳

通过走访调研,我深切感受到,开展美好乡村建设,群众是欢迎的,路子是对头的,让我进一步坚定了推进这项工作的信心和决心。同时,也让我更加清醒地认识到,美好乡村建设仍然任重道远,特别是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农民群众的积极性还没有充分调动起来,主体作用发挥还不够好;一些地方领导精力和财力投入还不够到位,工作进展还很不平衡;一些村庄规划做得比较粗糙,乡村特色不明显;资金、土地等要素制约较为突出,长效建设机制还没有形成,等等,必须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结合蹲点调研的所见所闻所思,我觉得当前推进美好乡村建设,关键是打好组合拳,以推进美丽乡村试点省建设为契机,以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为方略,以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核心,以村庄建设、环境整治和农田整理为突破口,协调推进产业发展和社会管理,将广大乡村打造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农民幸福生活美好家园。工作中,必须强化以下几个重点:

第一,要把中心村规划建设作为龙头工程,着力引导人口集聚。

当前,农村人口和社会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传统自然村落的集聚是大势所趋,中心村将是未来农村人口的主要载体。推进美好乡村建设,必须把中心村规划建设作为重中之重。按照我省城镇化率可能达到的最高值65%来计算,未来乡村常住人口大约有2300万人,以每个中心村平均1000人计算,全省总共需要建设15000个左右中心村。这样,从2013年开始,每年重点培育1500个左右中心村,经过10年左右的努力,美好乡村建设就可以覆盖到全省所有乡村。在中心村建设模式上,现阶段应当主要以改建、扩建为主,并优先选择乡镇政府驻地村、特色产业村、交通干道沿线村、重点景区周边村、历史文化名村以及城市规划区外的远郊村进行规划建设,但不能用行政手段强行推进村庄合并,搞大拆大建。在一些有条件的地方,可以依托土地整治整村推进、塌陷区治理、行蓄洪区搬迁、扶贫迁建等重大项目的实施,新建一批中心村。在中心村建设内容上,要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整体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配套,着力打造一批功能完备、设施齐全、环境优美的新型农村社区。目前,我省有20多万个自然村,今后仍将有一定数量的农民生活在一般自然村。因此,在着力培育建设中心村的同时,必须兼顾一般自然村的治理。由于一般自然村普遍规模较小、布局分散,而且空心化趋势明显,应以环境整治为主,不宜做较大规模投入,以免造成新的浪费。

第二,要把乡村环境整治作为主攻方向,着力建设生态家园。

优美的环境是美好乡村建设的最直观体现。从调研情况来看,我省还有不少农村脏乱差的问题较为突出,农村环境整治是美好乡村建设的重点,也是难点,必须作为主攻方向,采取切实可行的举措,有序、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这其中,首要的就是解决农村垃圾污水问题,因为垃圾随意倾倒、污水随意排放,不仅严重影响了村容村貌,而且会对群众健康造成很大损害。费村正是由于做到了垃圾污水集中统一处理,才使环境变得那么优美。所以,我们要把解决好垃圾污水处理问题,作为衡量美好乡村建设的一条重要标准,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卫生设施,建立“户分类、村收集、镇运转、县处理”等不同类型的农村垃圾处理模式,选择符合各地实际的低成本、高效率污水处理模式,做到无害化处理。同时,找准区域性突出环境问题,以沿河、沿路、沿景区环境为重点,大力推进整乡整镇、跨区连片环境综合整治,并统筹结合采煤塌陷区治理、湿地修复保护、地质灾害防治、小流域综合治理等工作,全面提高乡村生态涵养功能,美化乡村田园景观。农村环境整治,短期见效容易,长期保持很难,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环境卫生管护力量薄弱。破解这一难题,首先应将农村环境卫生管护费用纳入财政预算,逐步形成以村集体和农民自筹为主、政府补贴为辅的筹措机制。其次要加强农村保洁员队伍建设,鼓励有条件的乡镇推动卫生保洁向农村延伸覆盖,支持规模较大、基础较好的农村社区发展农村物业,积极探索用“花钱买服务”等市场办法,解决好农村环境卫生的长效管护问题。

第三,要把兴业富民作为根本目标,着力发展农村经济。

农业农村的发展,产业是根基,富民是核心,否则村庄建设得再美也会缺乏生机,甚至会成为新一轮空心村。因此,建设美好乡村,必须把农村产业发展、农民就业增收和村庄整治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把农业内部挖潜和拓展外部空间有机结合起来,多渠道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形成“村美人富”的良好局面。现在,“一村一品”已经成为我省现代农业发展的新亮点,既促进了农业结构优化,又提升了农业整体效益。下一步,我们要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结合各类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着力扩大“一村一品”专业乡、专业村覆盖面,推动特色农业加快发展。支持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方向,这方面的重点是调整优化农业产业化资金投向,扶持一批带动力强的企业和合作组织,促进他们与农户建立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从而更好地让农民分享农业增值收益,更有力地带动农民增收致富。近年来,我省乡村旅游发展步伐加快,已占到全省旅游业的半壁江山,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应当进一步加强规划引导,以做大做强乡村旅游品牌为方向,推动乡村旅游规范化、特色化、精品化发展。从全省情况看,“大包干”之后,各地集体经济普遍薄弱,难以为村内公共事业提供必要的保障,这就要求我们认真研究新形势下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政策措施,通过统一经营新增耕地、盘活集体建设用地、发展集体物业等方式,不断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实力。

第四,要把管理创新作为重要保障,着力营造和谐环境。

文明和谐乡风美是美好乡村建设的内在要求和更高目标。随着我省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村庄撤并和新建步伐加快,以血缘和宗族为纽带的传统乡村社会结构和治理结构受到较大冲击,农民生产生活方式发生重大变革,迫切需要因势利导,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总体上,应围绕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探索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模式,完善村民自治组织设置,加强农民理事会、村务监督委员会等组织建设,不断提高农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水平。我省是劳务输出大省,农村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的问题较为突出,必须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给留守群体更多关心关爱,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乡土文化是乡村社会的灵魂,要把乡村特色文化传承作为美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结合文化强省建设,有效发掘、保护和开发农村优秀文化资源,进一步弘扬具有安徽特色的传统农耕文化、山水文化和民俗文化。近年来,农村赌博、红白喜事大操大办、封建迷信等风气有所蔓延,应当有针对性地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教育引导农民破除陈规陋习,积极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大力培育乡村文明新风,使美好乡村建设成为农民群众的自觉行动。

第五,要把尊重农民意愿作为基本原则,着力发挥主体作用。

美好乡村建设涉及农民每家每户的切身利益,必须以对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始终把握正确的工作导向,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确保健康顺利推进。自部署开展美好乡村建设之初,我们就要求把尊重农民意愿贯穿于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重大事项必须充分征求群众意见,真正让农民自己做主、让群众打心里感到美。从一年多的实践来看,总体上情况不错,但也有些地方贪大求洋、不顾条件蛮干,出现了搞整齐划一、裸墙穿衣、屋顶戴帽等问题,面子虽然好看却不实用,老百姓难以接受。对此,我们及时进行了纠正,要求绝不能代农民决策,坚决杜绝强迫征用农民土地、强迫农民上楼、强迫拆迁农民房屋等错误做法。并进一步强调,美好乡村建设指标只是指导性的,不是硬性要求,具体建设数量、建设周期由各地自行申报;考核的重点在群众满意度上,而不是重在催进度、搞评比。美好乡村建设本来是为老百姓办好事,如果出力不讨好、群众不领情,那就是执政水平不高的表现。因此,必须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发展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农村建设规律,统筹考虑区域实际差异,切实从农民最期盼、最需要的地方做起,努力打造一批一村一景、各具魅力、群众赞许的美好村庄。

分享到:
(责编:杨丽娜、常雪梅)

相关专题

中央精神

理论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