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党的十八大作出的战略部署,是坚持从严治党,加强党的建设的重大决策,对于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和群众观点,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始终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搞好这项活动,关键要提高党员干部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保证。
当前,世情、国情、党情都发生重大变化,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群众思想观念多元、多样、多变,这给党员干部的素质能力带来了严重的挑战,特别是在新形势下,党员干部存在不敢做、不会做、不愿做、做不好群众工作的多种问题,严重损害党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的同时,也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这就要求党员干部必须增强忧患意识,深刻认识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深入研究和把握群众工作的新情况和新要求,着力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各种能力。
一是提高会“说话”的能力。党员干部要履好职负好责,还得会“说话”,学会对一般群众说话。当我们与群众沟通交流时,不妨改变一些程式化的说话方式,以群众习惯的语言平等的交流,在交流中拉近距离,并把道理讲透讲深讲实,这样,群众才易于接受。“不怕群众不听话,就怕自己说错话,不怕群众不听干部话,就怕干部不听群众话”。新时期的群众工作要求我们必须要有说群众话听群众话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说话“接地气”,做事有“灵气”,工作有“朝气”。因此,我们要用党性说话,讲管用的话,群众才听得进;讲平实的话,群众才听得懂;讲真情实意的话,群众才爱听。
二是提高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内容。进一步拓宽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深入推进基层事务公开透明,落实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注重分析网络舆情,准确掌握群众所想所难,公开回应群众的咨询投诉等等,这一切都需要思想政治工作在工作内容上贴近群众,从群众最关心、最密切的切身利益问题入手,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与之相适应的是要建立一支能够与群众心心相印,善于做群众工作的基层思想政治工作者队伍,善于综合使用语言或非语言表达方式手段,达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以情感人的教育目的。
三是提高心理调适的能力。面对“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软办法不顶用,硬办法不能用”的具体现实,许多党员干部的思想心态包括思维方式、工作方式还没有及时调整到新的工作任务上来,存在诸多心理上的不适应,这就要求党员干部把身在农村心在城里的不佳精神状态调整过来,把“不愿做”、“不会做”、“做不好”群众工作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培养起来,把没有耐心倾听群众意见,不愿虚心接收群众批评的厌烦情绪彻底改造过来。尤其要注意培养年轻干部的心理调适能力,使他们在做好群众工作中发挥自己的特长能力,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
四是提高调查研究的能力。习近平同志强调“调查研究是做好领导工作能力的一项基本功,调查研究能力是领导干部整体素质和能力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为进一步做好群众工作指明了方向。党员干部要抽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有针对性地到一线去,到条件艰苦和情况复杂的地方去。要放下架子,扑下身子,彻底解决党员干部不愿调查研究、不敢调查研究、不会调查研究的陋习。鸡犬相闻的农家小院,牛羊咩叫的田间地头,人声鼎沸的候车室,码头的吊塔上和采煤的矿井下,棚户区和低保户的家里,皆是民声。要亲自揭锅盖,摸炕头,看粮仓。尤其对群众最盼最急、最忧最怨的问题更要主动调研,抓住不放。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察实情听民意,办实事解民忧,求实效惠民生。在此基础上作出的判断决策才能科学有效。这也是党员干部思想理论水平和工作作风的重要体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