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维文 哈文 朝文
      手机官网
    
站内搜索:

主办: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承办: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中国共产党新闻>>群众路线网>>群众路线基层行

追忆鲍振平:一生为民的好支书

2014年05月26日10:11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鲍振平生前工作照。

  想让村民过上城里人的生活

  老鲍到底是一位什么样的人?老伴朱月华说他:“酱油瓶倒在地上都不会扶一把,家里事不问,尽忙些村里事”。儿子也常挖苦他:“才当多大的官啊,把你忙得连孙女都没时间看?”村干部有时也因为老鲍的工作严格而私下发牢骚……

  直到现在,仍然有很多人不理解:老鲍为何要如此这般拼命工作?“他是穷怕了,看不惯村里人受苦,一心想让村里人过上城里人的生活。”与老鲍一起生活30多年的妻子朱月华很懂他的心思。

  鲍振平兄弟姊妹四个,他是老大,1954年出生。上世纪六十年代,自然灾害时期,皖北遭遇大旱,家家食不果腹、衣不遮体。

  那几年,鲍振平一家8口人挤在两间泥巴房子里,下雨天屋顶漏水,冬天下雪漏风。没有床,兄弟姊妹们就缩成一团,挤在灶台边取暖。

  16岁那年,为了养家糊口,已考上高中的鲍振平不得不辍学,体弱年少的鲍振平拉着板车赶到100多公里外的河南虞县拉煤贩卖。儿时的穷苦生活给鲍振平留下了太深的记忆,以致长大后,他发誓要改变穷乡村的面貌。

  22岁那年,作为村里少有的文化人,鲍振平被推举为鲍庄大队青年书记,此后担任鲍庄村大队副书记、书记。2006年,鲍庄村等几个村合并成立了朱庄行政村,鲍振平担任副书记,2011年,他全票当选朱庄行政村党总支书记。

  “他年轻时干过砖厂、养过鹅、种过蔬菜大棚等,几乎农村能干的,他都尝试了。”在老伴朱月华眼里,老鲍是一位精明能干的人,正因为这份能干,他们家成为村里首个致富成功的家庭。

  致富后,老鲍没有忘本。几十年来,他一直带领村民探索致富之路。朱庄村位于皖西北,有10个自然庄、5760口人。该村是阜阳1745个行政村的缩影:这里人多地少,仅有的农田被切割成分散的豆腐块,大型机械在这里无法机动;村庄远离公路和集市,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以致全村无一家像样的加工企业;随着大批青壮年的外出打工,村里大片土地面临无人可种的尴尬境地……

  作为一名村支书,鲍振平深知“群众怨的,就是他要改变的,群众盼的,就是他要干的”。为了让村民过上城市般的生活,没有路,他借钱垫资修路;农村电压低,他前后数十次不厌其烦地跑到市供电部门争取农电项目;发展农业缺技术,他就抱病前往山东拜师学艺引进鸡腿菇种植技术,成立专业合作社……

  “说了算,定了干,再大的困难都不变”这是鲍振平对村里人的承诺,为了兑现诺言,他把最后的生命都奉献给了这块土地。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在当时仍吃商品粮的时代,鲍振平曾有好几次回县城工作、生活的机会,但乡土情结让他放弃了无数人羡慕的机会。

  他有两个儿子,大学毕业后都去了深圳发展,并开了自己的公司。儿子几次打电话邀请父母去深圳看孙女,享清福,可老鲍总有干不完的活,一直不肯去常住,直到重病在身,需要动手术他离开朱庄村去深圳。

分享到:
(责编:乔业琼、秦华)

相关专题

中央精神

理论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