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种植难题
延长莲藕链条
最鼎旺时期,覃塘莲藕种植面积达2万多亩,并热销区内外。但是,农民多年原地种植,没有实行轮耕,一种致命病也在老种植区暴发并蔓延,这就是腐败病。覃塘区区长陈锦秀说,2006年发病率达种植面积的10%左右。犯病之后其茎根变褐、变紫黑而腐烂,且不断蔓延,相连之田也会遭到灭顶之灾。“这也是为什么要开辟新种植区的主要原因,今年选在垌心屯试种,如果效果好再在其他适合种植的地区推广。”
“除此之外,更要提高莲藕的品质。”陈锦秀说,当地藕农都是自己留种,造成近亲繁殖、品种老化等,使得莲藕产量越来越低,品质也越来越差。要改变这种不良现状有很多事要做:加强技术指导、选购种苗、改良土壤、引导农民轮种,等等。我们专门建了150亩的良种基地,请自治区农科院专家做技术指导,从明年开始,就有良种可用了。技术人员采用包村的方式深入田间指导,从种植、管理、挖藕等全程现场指导,确保种植成功。
以前在挖藕季节,只要开车经过覃塘区公路沿线,便会看到道路两边有不少人拉着板车卖莲藕,还有不少群众直接在田间地头卖,这不利于莲藕的交易。为此,覃塘区划出20亩地专门建一个莲藕交易市场,今年采藕之前便可投入使用。
覃塘区委书记李建锋说:“我们不单单要搞好种植,还要在产、销、深加工等方面下功夫,努力延长莲藕的产业链。莲藕全身都是宝,除藕身之外,荷叶、藕节、莲子、莲蓬、莲梗都有食用或药用价值。以前对于莲藕的产品开发,只停留在传统工艺上,且粗糙包装。下一步,将对叶、结等进行精细加工,比如开发藕汁饮料、即冲藕粉、荷叶清茶之类。目前我们正在与一家食品公司洽谈,拟引进项目对莲藕进行深加工。”(唐正芳)
惠民之举众人共举
锐 声
在众人期盼的目光和美好畅想中,4月11日,广西糙米米粉主食产业化南宁建设项目破土动工。
糙米鲜湿米粉属广西首创,品牌名称为“刘三姐”。按照国家主食产业化政策要求和广西主食产业化发展规划,我区下一步将着力抓好糙米米粉生产标准制定和规划布局,逐步向全区推广,形成规模生产。百姓眼中的一碗传统米粉,因科学技术和现代工艺标准的介入,将成为广西前景可期的一个更安全、更节粮的健康产业。
米粉是南方各省区普通百姓的日常主食。这种舌尖上的美味,随着农产品流通市场的不断完善和延伸,已迅速走向大江南北。但是现在市场的米粉为精米加工而成,口感虽好但营养成分却多有丢失,精加工后的粮食也有所浪费。为了民众的饮食健康和国家的粮食安全,我区下大力启动并攻克了糙米米粉的生产加工工艺,并将形成产业化广泛覆盖市场。这既是一项民心工程,也是一个阳光产业,实乃惠民之举。
“刘三姐”的称谓,既含广西得天独厚的山水气息,亦有早已闻名遐迩的文化承载,更有乡土故里浓浓的家乡情怀。沿着这一亲切而又具体的形象,延伸无限的产业发展思维。不难想象,一系列诸如糙米米粉之类的地域产品,倘若能够找到“刘三姐”式的形象表达,其在市场上产生的裂变经济效应,将不可估量。
南宁项目建成投产后,每天可生产150吨糙米米粉供应市场。但是,从产品变成商品,并向全区推广,尚需时日;糙米米粉主食产业实际能够占有多大市场份额,惠及民生并形成经济效益,也非一日之功可役。面对美好前景,我们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同志们还需齐心协力,惠民之举仍需众人共举。
产业化是一个系统工程,特别是面向普通大众的主食产业,涉及食品生产标准、工艺、质量、安全、卫生、营养、运输等诸多方面,更不用说在全区规划布点与农业生产规模安排及原料储备了。也因如此,善用政府“看得见的手”,调动市场“看不见的手”所拥有的各种力量和智慧,攻坚克难,形成合力,加速糙米米粉生产标准化和规范化研发,无疑会为我区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找到又一个着力点和突破口。
我们有理由相信,集聚各方智慧和力量去改革,去创新,去奋进,糙米米粉产业化、标准化、规模化的广西标准,就有可能“孵化”出产业市场标准、行业国家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