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维文 哈文 朝文
      手机官网
    
站内搜索:

主办: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承办: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中国共产党新闻>>群众路线网

建设“三型”党组织必须坚持群众路线

万州区直机关工委

2014年02月20日15:31  来源:重庆日报

一切为民服务

——建设“三型”党组织的责任担当

为人民服务是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具体体现,也是建设“三型”党组织的责任担当。只有以服务人民、改善民生为己任,努力建设服务型党组织,才能进一步解决好党组织“责任担当”的问题。

所谓责任担当,就是在急难险重的时刻和人民群众需要的关头,共产党员一马当先的冲锋劲头、一往无前的勇敢胆识、一心一意的奉献精神,就是在“平常时刻看得出,关键时刻站得出,危险时刻豁得出”的先进性。建设服务型党组织,必须强化党员同志的这种责任担当。

强化责任担当必须弘扬公仆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必须始终牢记宗旨,牢记责任”。我们党所倡导的人民“公仆”,不同于封建社会的“父母官”。封建官僚高高在上,以“父母官”自居,视人民群众为“子民”,这是本末倒置的执政理念。我们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武装的政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因为人民的哺育才有今天的强大。共产党的公仆精神应该是以人民为根基、以人民为主体、视人民为父母的赤子之情。焦裕禄、孔繁森、杨善洲、沈浩等党的优秀儿女,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典范,深得人民拥戴。建设服务型党组织,必须学习和发扬他们的公仆精神,自觉在基层“接地气”,不断深化对人民群众的感情,始终如一地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重为先,“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以博大的仁爱之心爱民为民,鞠躬尽瘁,努力做“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好公仆。我们在机关党组织中开展的“争做人民满意公仆”、以政治品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为主要内容的“四德教育”、以身边的典型组织“道德的力量”演讲比赛等系列活动,有效地提升了党员同志的道德情操,不失为锤炼公仆精神的好办法。

强化责任担当必须提高服务能力。服务能力是服务人民群众的基本功,这个基本功决定服务水平和服务效果,也决定人民群众的满意程度。古人云:“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群众喜欢既善于宣传发动又能够身体力行的真公仆,反感满口漂亮话而无实际行动的口头公仆,更厌恶口不对心的假公仆。建设服务型党组织,必须坚持结合党员同志的思想和工作实际,不断提高政策理论水平、科学文化知识和业务工作技能;必须坚持深入实际,勇于实践探索,不断总结新鲜经验;必须坚持开展行之有效的联系服务群众的载体活动,锤炼党员作风,不断提升服务群众的能力。我们区近年来探索实施的“城乡支部手拉手”、“干部群众赶场面对面”、多部门多单位“打捆式集中帮扶”等工作方式,能够有助于直接服务基层和群众、有助于促进城乡互动共融、有助于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服务能力,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切依靠群众

——建设“三型”党组织的力量源泉

一切依靠群众是党的群众路线的根本要求,也是建设“三型”党组织的力量源泉。只有坚持从群众中吸取智慧和力量,带领并依靠群众推动改革和发展,着力建设创新型党组织,才能进一步解决好党的事业“依靠谁”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告诉我们,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毛泽东同志讲过,“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人民群众身处基层,是最直接、最现实、最活跃的社会生产力的代表,具有丰富的生产经验和工作经验,是集智慧之大成者。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和中国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充分调动最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

改革创新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动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发展历程证明,因循守旧没有出路,照搬他人模式也行之不远,唯有改革创新才能继往开来。建设创新型党组织,必须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创新能力,从而带头创新、引领创新。一方面应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充分相信人民,发挥人民在创新实践、推动历史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另一方面,要拜群众为师,甘当群众的小学生,向群众学习创新方法,从而推动社会创新。应善于发现、学习、总结和推广群众在实践中形成的好经验,从群众中汲取思想养料、工作方法以及创新源泉,我们才能克服改革创新中的艰难险阻。

解放思想是改革创新的前提,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改革创新的力度。坚持解放思想,我们党就会兴旺,社会就会获得蓬勃发展的活力;反之,我们党就会遭受挫折,社会就会停滞不前。建设创新型党组织,必须立足人民的期盼,不断解放思想、拓展视听、更新观念,努力学习科学的思维方式、思想观念和工作方法,不断提升思想境界;必须勇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道路,善于打破难以打破的陈规,不断革除影响发展的弊端,完善制度机制,增强党组织的创新活力。既要根据需要创新党的建设工作,又要围绕中心创新经济和社会发展工作。尤其是在当下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潮中,应按照市委的决策部署,进一步贯彻落实“稳中求进、改革创新”的核心要求,坚持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因地制宜地促进全市五大功能区的科学发展。

分享到:
(责编:姜萍萍、常雪梅)

相关专题

中央精神

理论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