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维文 哈文 朝文
      手机官网
    
站内搜索:

主办: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承办: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中国共产党新闻>>群众路线网

党的群众路线理论

危朝安:把群众路线贯穿美化乡村活动全过程

危朝安

2013年12月06日07:09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突出特色,发挥优势。农村地域广阔,各村情况差别很大,特色不同、优势各异。在实践中,我们注意根据地理区位、功能形态、发展水平、历史传统等,充分考虑每个村的实际情况和特色优势,合理确定活动的目标和路径,避免生搬硬套、盲目推进。按照这样的思路,各地突出自身特点、挖掘自身优势,积极探索切实可行的活动形式,如“万名干部回乡行”、“小手拉大手”的活动动员形式,“产业带动”、“城乡互动”、“四级联动”的活动推进方式,“美丽新田园”、“美丽新菜园”、“美丽新果园”、“美丽新蔗园”的活动具体形态,逐步形成了各具特色、亮点频出的活动格局。

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为目标

开展“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目的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造福人民群众。但由于各种现实因素的制约,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需要经过长期努力。这就要求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既打好攻坚战,通过集中开展活动解决农村生产生活中的突出问题;又打好持久战,通过建立长效机制确保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持续改善。

紧扣发展主题。发展是第一要务。离开发展孤立搞活动,就缺乏生命力,就难以持久。“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既关系个人生活质量,又关系全区发展全局;既关系百姓健康,又关系群众小康。在实践中,我们坚持把开展活动与促进发展紧密结合、与实现群众利益紧密结合,统筹谋划、通盘考虑,扎实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加快推进循环经济、生态经济、绿色经济发展,努力将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使活动成为凝聚共识、推进发展的过程,真正得到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建立常态化保障机制。积极探索建立文明风尚的导向机制、分片包干的领导机制、上下联动的责任机制、多元支撑的投入机制、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等,着力建立完善相应的政策制度体系,真正形成“政府主导、群众主体、干部服务、社会参与”的工作推进保障体系,促使活动从突击整治向规范常态管理转变。

构建乡村清洁技术体系。农村生产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是活动中的难题。在实践中,我们积极探索农村生产生活垃圾和污水就地处理、科学处理的有效形式,强调技术要简便实用,避免越搞越复杂,力求符合农村实际、符合农民意愿,让农民群众乐意接受、能够坚持、得到实惠。各地坚持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理念,尊重群众首创精神,总结推广群众的发明创造和管用办法,大力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实施农业“十大工程”和“十大主推技术”,推进城乡风貌改造。同时,探索建立农民主体、政府主导、社会共管的“三位一体”保洁体系。通过这些举措,使广大农村的脏、乱、差状况得到了初步治理,人居环境质量、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得到了全面提升。

提升乡村文明水平。只有群众养成健康卫生的好习惯、社会形成科学文明的好风尚,才能巩固活动成果,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在实践中,我们从活动一开始就注意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引导教育农民群众充分认识清洁是一种积极向上、追求幸福生活的态度,是一个尊重自然、美化环境的习惯,从而调动起农民群众支持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指导帮助各村屯制定具体明确、群众认可、切实可行的村规民约,引导农民群众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养成良好行为规范、提高自身文明程度。

(作者为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  

《 人民日报 》( 2013年12月06日 07 版)

分享到:
(责编:姜萍萍、谢磊)

相关专题

中央精神

理论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