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验任务中出现哑弹需要排除,他挺身而出;试验任务遭遇重大难关,他将难题揽到自己肩上;当战友和同事需要援手,他热心相助……总装某基地试验部副参谋长黄鹤云用实际行动诠释“领导就是率先垂范,领导就是服务”的人生理念。
一年前的金秋十月,当美丽的胡杨林为大漠装点出最亮丽的景色时,他却因过度劳累,突发脑出血,倒在了任务一线,他壮丽的军旅人生定格在43周岁。
孔雀河畔,一段英雄传奇为军旗增辉,一座无言丰碑在官兵心中铸就。
(一)
1991年盛夏,从国防科技大学毕业的黄鹤云怀着满腔报国热情,来到总装某基地试验部这个偏远而又艰苦的地方。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试验部的创业者们圆满完成了以第一代战略导弹试验为代表的各项任务,立下卓越功勋。黄鹤云投身这支英雄队伍时,正值我国第二代战略导弹任务进入攻坚阶段,急需大批专业技术人才。
为了到试验任务第一线,他主动放弃条件相对较好的总体技术室,申请到条件最艰苦的活动站。申请的理由只有一个:那里离导弹更近。
在基层中队,凭借扎实的数学功底和强烈的事业心,黄鹤云牵头建立了导弹测量车载计算机系统关键数学模型,编写的专用软件在多次试验任务中发挥重要作用。入伍第5年,他便荣立二等功。
2003年初,34岁的黄鹤云被任命为试验部某测量站总工程师,负责综合试验靶场的信息化系统建设,以确保完成军委决策组织实施的某重大试验工程。
“打铁先要自身硬,要求部属做到的,自己决不搞特殊。”这是黄鹤云的做人准则。在他的带领下,全站科技人员进入了满负荷的工作状态,一边编写软件程序,一边采购设备,仅用3个月时间,就使指挥中心开始运转。
与工作和生活条件的艰苦相比,导弹武器试验时刻伴随的生命安全危险是更大的考验。
一次试验中,20多枚“子弹”只炸出10多个弹坑,其中一枚弹头钻入地下,难以判断是否完全爆炸。为确保后续试验顺利进行,必须排除这枚“哑弹”。
关键时刻,黄鹤云让战友撤到安全距离以外,自己穿上防护服,提起水桶就冲向炸点。他一边向炸点灌水,一边切割挖掘,经过几个小时的努力,终于把那枚装满高能炸药的未爆弹头挖了出来。
试验部熊高工是黄鹤云的大学同窗,谈起这位相交26年的战友,他满怀敬佩之情:“老黄这个人无论走到哪里,都能扑下身子,肯干、真干、苦干,干别人干不了、不愿干或是没有时间干的活。有他在,大家就觉得心里踏实。”
在22年的从军路上,黄鹤云先后圆满完成以某型导弹为代表的200余发导弹的试验任务,为一系列高新技术武器装备定型作出了突出贡献。
相关新闻——
大漠深处一粒沙——追记总装某基地试验部副参谋长黄鹤云
吾铸刀剑几星霜——追记总装备部某基地试验部原副参谋长黄鹤云
黄鹤云:导弹试验就要100分
黄鹤云:生命为导弹事业燃烧
以先锋模范为镜:黄鹤云——导弹试验就要10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