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维文 哈文 朝文
      手机官网
    
站内搜索:

主办: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承办: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中国共产党新闻>>群众路线网

哈尔滨双城市金城乡:迎着百姓期望走

双城市金城乡党员干部努力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服务基层服务群众

记者  杨兴文

2013年10月14日14:41  来源:哈尔滨日报

兰红军(左)看望帮扶户。 胡胜龙摄

特困户住上了新房,病患儿童重新回到学堂,经历水与火考验的村庄安然无恙,深秋时节簇簇鲜花依然绽放。走进双城市金城乡,处处能感受到和谐的气氛。

身处最基层的一级乡镇党委,面对诸多诉求和矛盾,如何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双城市金城乡党委书记兰红军朴素地回答:“心里装着老百姓,迎着百姓期望走。”

迎着百姓需求走

让党的阳光温暖贫困户心灵

2012年年底,新的一年即将来临,双城市金城乡党员干部对全乡6000多户村民进行大走访。

100多户贫困户的现实,让乡党委成员们的“双节”难说愉快。这些群众中,有的被火灾烧光家产,有的患有重病,有的住房四处透风。

“尽我们最大的努力,帮助这些极贫户摆脱疾苦,不再为吃住等最基本的需要发愁。”2013年初,金城乡党委确立帮扶贫困户责任制,党政“一把手”每人包三户,其他班子成员每人包两户,一般党员干部每人包一户,首批34户极贫困户列入年度帮扶计划。

临河村小学生王丽,被诊断为甲状腺肿瘤,被迫辍学。学龄前儿童车兴怡患先天性心脏病,无法上幼儿园。两个极度贫困家庭均无钱医治。

村民张玉龙、鲁龙田患尿毒症已近晚期,为治病致家徒四壁。和平村孙金福夫妇双双患有精神疾病,因没有权威诊断无法从“低保”升级到“五保”。

生平村贫困户刘殿珍,腊月里摊上一场火灾,家产被烧得精光;爱国村贫困户车仁永,两间老屋也被大火烧塌;村民杨青,一家四口人智障,老房子已经变形,勉强靠几根木头支着……

救人要紧。乡村党员干部组织村民,四次为重度患者捐款,解决医疗费等燃眉之急。为王丽捐款1.8万元,为车兴怡捐款近4万元,为张玉龙捐款7000多元。在王丽、车兴怡、张玉龙等人手术的关键时刻,乡村干部“托关系、找门路,减免医疗费”。

盖新房刻不容缓,也颇费心思。乡里对上争取资金支持,村里负责沙石类筹集,一些普通村民也加入帮建队伍。刚入秋,刘殿珍等7户贫困村民,就搬进了亮堂堂的新房。

与刘殿珍等人一样高兴的,还有孙金福。乡财政所长蒋希东带着孙金福夫妇,到哈市完成精神疾病鉴定手续,由“低保”到“五保”,生活有了更高保障。

帮扶计划规定,乡村党员干部每月要与帮扶对象对接两次。帮扶工作开展后,党员干部有事没事都到帮扶对象家坐坐,逢节假日还带着礼物上门。

迎着百姓疾苦走,那一声声问候、一件件实事儿,就像缕缕阳光,温暖了贫困户的心灵。曾经的愁苦和绝望,如今已被笑容和希望替换。

迎着百姓利益走

让村民感受到公开公正公平

近年来,随着信息公开及法律、法规的普及,农民维权意识、法制观念增强了,信访案件不断增加,维护社会稳定也考验着一方政府。

金城乡有6个村毗邻拉林河,大量草原及耕地长期被少数“能人”占据,他们签订了几十亩承包合同,却种着上百亩土地,村民们意见很大。

2012年初,听说乡里新来了兰红军书记,许多村民到乡里上访。兰红军接待群众后承诺,乡村干部要对这部分土地进行调查,如果大家说的是事实,肯定在种地前公开发包。

“公开发包”的说法,以前也有过,可几天就被闹黄了。兰红军说:“我姓兰(蓝),不姓黄!”

经过半个多月的核对和丈量,全乡清理出近两千亩违规承包土地。乡政府通过法律程序宣布中止这部分合同,重新公开发包。“能人”们一看乡村动真格的,也做最后“抗争”:煽动一些群众闹事,甚至动手打人。

兰红军和乡长杨海东坐镇发包现场,两天时间将全部土地发包完毕,乡村集体一次性收入承包费2000余万元。后来,乡村集体用这笔“巨资”修建了水泥路面和公用设施,村民们拍手叫好。

这次土地发包,让金城乡党委认识到,解决群众上访问题,不能干等着“上访”,而是党员干部先行“下访”,全面了解群众的真实想法和要求。乡政府将群众上访问题归结为三大类,即政策性的、历史遗留的和人为处理不当的,并分门别类进行梳理解决。

花园村村民杨万金,私自扩院墙把变压器扩进园子里。然后要求村里或挪走或给补偿,不答应就把变压器弄坏,让村民们摸黑儿。乡干部了解情况后,耐心与杨万金交流,让他明白了这种做法的后果,“收回”无理要求。

临河村村民王申山是老上访户,头一次与兰红军照面就“打道回府”了。那天到乡里上访,王申山看到兰红军咳嗽,就说“我的病比你重”。兰红军问:“啥病?”王申山回答:“胃癌。”兰红军说:“我认识一个老中医,治这病有点能耐,你先去抓点儿药试试,病缓解了再上访也不耽误啥。”王申山长叹一声:“兰书记,你看人比看事儿重,我不上访了。”

今年春天,金城乡大面积修建水泥路,爱国村车家屯群众要“上访”:“差啥把我们屯撇到外面?”包村干部到屯里解释:“不是不修,而是在争取国家指标,咱乡村出部分配套费就行了。”最后,乡村干部与群众达成协议,用乡村集体资金先把路修上。完工那天,群众们放鞭炮,还给乡里送了面锦旗。

一年多来,金城乡大小信访事件不出乡,成为双城市为数不多的“无越级上访乡”,被哈尔滨市树立为“基层维稳先进乡”。

分享到:
(责编:王金雪、程宏毅)

中央精神

理论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