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着力改进管干部的方法手段,不断提高从严管理干部的水平
管好干部,是各级党组织的重大政治责任。要增强党要管党的意识,坚持“认真”二字,积极探索、不断改进,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选人用人机制,大力推进干部队伍建设。
坚持教育为先,夯实思想基础。把从严教育摆在重要位置,紧密联系干部的思想和工作实际,加强经常性培训和教育,引导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增强干部的党性观念、大局观念、组织观念和纪律观念,打牢干部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心系群众、为民服务的思想基础。强化正确政绩观教育,引导干部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发扬钉钉子的精神,一锤一锤接着敲,一任接着一任干。强化艰苦奋斗教育,引导干部勤俭办事、厉行节约,克己奉公、廉洁从政,坚决抵制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强化提醒教育,对干部身上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要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
坚持严把选用关,真正把干部选准用好。按照新时期好干部的标准,注重选拔那些心无旁骛、全身心扑在工作上,抓落实态度坚决、工作成效显著,敢抓敢管、扛事顶硬,善于攻坚克难、破解棘手问题的干部,坚决不用那些心浮气躁、好大喜功,打空拳、练虚招,只求当官、不求做事,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严重的干部,鲜明树立起选人用人的“风向标”。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努力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有效管用、简便易行的制度机制。进一步健全完善民主推荐、民主测评制度,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干部选拔任用中的领导和把关作用。要切实改进竞争性选人用人方式,合理确定选拔对象、选拔范围以及资格条件、考试方法,让干得好的考得好、作风实的出得来。
坚持严格考评,务求把干部考准考实。改进干部的考核评价,强化以德为先的导向,强化改进作风的导向,强化促进科学发展的导向,把民生改善、社会进步、生态效益等指标和实绩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增强考核的全面性、科学性和针对性。要突出干部德的考核,多到干部和群众中去,了解他们怎么说、怎么看,既要在“大事”上看德,又要在“小节”中察德;既要听其言,更要观其行;既要看其表,更要察其里;既要看一阵子,又要看一辈子。要把功夫下在平时,特别要注意在重大关头、关键时刻考察识别干部,了解掌握干部真实情况。将考核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标尺,充分发挥考核的导向作用和激励约束功能。
坚持敢抓敢管,强化干部监督管理。从严管理监督干部是对干部最大的爱护。一些地方和部门在干部管理上失之于宽、失之于软,致使一些干部身上的小毛病演变成大问题、小事酿成了大事。从严管理监督干部,关键是要敢于较真、敢于监督。要勇于坚持党的原则,不怕得罪人,坚决维护法律法规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对违反党的原则的人和事不留情面,对工作不力和作风不正的干部不姑息迁就,对出了问题的干部不包庇袒护,形成讲认真、讲原则、讲规矩的良好风气。畅通干部监督管理渠道,强化党内监督,充分发挥人大和政协的监督作用,加强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形成干部监督管理合力,促使各级干部忠于职守、秉公用权。
坚持领导带头,切实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管理干部能否取得实效,很重要的是看各级领导干部做得怎么样、表率作用发挥得怎么样。各级领导干部要从自身做起,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绝对不做,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尤其是各级领导班子的一把手,肩负着抓班子、带队伍的重大责任,只有自身过得硬,才能真正抓出一个好班子、带出一支好队伍,更要时时处处从严要求自己,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真正立标杆、当典型,以自身的示范作用,影响和带动各级干部见贤思齐、奋发向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