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维文 哈文 朝文
      手机官网
    
站内搜索:

主办: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承办: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中国共产党新闻>>群众路线网

毛泽东:一定要每日每时关心群众利益

王为衡

2013年08月23日13:31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由一封受灾电报拉开治理淮河序幕

1950年夏,安徽、河南交界连降大雨,淮北地区受灾惨重,百年未有。毛泽东在批阅淮北灾情的一些报告的时候,看到一份电报里说:“由于水势凶猛,来不及逃走,或攀登树上,失足坠水(有在树上被毒蛇咬死者),或船小浪大,翻船而死者,统计四百八十九人。”毛泽东看到此处,不禁流下了眼泪,并在“被毒蛇咬死者”和“统计四百八十九人”这两个地方画了横线。

想到老百姓遭受如此严重的灾害,毛泽东心急如焚。短短一个多月,毛泽东接连给周恩来写了三个批示,提出并督促治理淮河。第一个批示写于7月20日,毛泽东提出:“除目前防救外,须考虑根治办法,现在开始准备,秋起即组织大规模导淮工程,期以一年完成导淮,免去明年水患。请邀集有关人员讨论(一)目前防救,(二)根本导淮两问题。”第二个批示写于8月5日。他说:“请令水利部限日作出导淮计划,送我一阅。此计划八月份务须作好,由政务院通过,秋初即开始动工。”第三个批示写于8月31日,针对苏北区党委关于导淮工作各项准备“均感仓促”的顾虑,毛泽东批示:“导淮必苏、皖、豫三省同时动手,三省党委的工作计划,均须以此为中心,并早日告诉他们。”从毛泽东这三个批示里,我们可以强烈地感受到毛泽东关怀灾民生产、生活的迫切心情。

8月25日至9月12日,在周恩来直接指导下,水利部召开治淮会议,具体落实毛泽东关于治理淮河的批示,确定了蓄泄兼筹的治淮方针,并制定了治淮的具体步骤。这次会议,拉开了治理淮河的序幕。10月14日,政务院发布《关于治理淮河的决定》,对治淮方针、1951年治淮的工作方案等作出明确规定。在抗美援朝战争紧张进行、国家财政十分吃紧的情况下,国家仍在当年11月拨出治淮工程款原粮四亿五千万斤、小麦两千万斤,保证治淮工程按时开工。这年冬季,淮河上游、中游、下游共有80万民工参加治淮,奋战80天,建成了一条长达168公里的苏北灌溉总渠。1951年,毛泽东还为治淮工程亲笔题词:“一定要把淮河修好。”这一题词被制成四面锦旗,由中央治淮视察团分送治淮委员会和河南、皖北、苏北治淮指挥部,表达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决心。

治理淮河工程,是新中国第一个全流域、多目标的水利工程。经过8个年头的不懈治理,到1957年冬,治理淮河工程初见成效。透过这件事情不难看出,毛泽东在治国理念上,始终恪守为人民谋利益和幸福的宗旨,在作出各项决策时始终考虑着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把为群众谋利益作为他的根本追求。

分享到:
(责编:权娟、杨媚)

相关专题

中央精神

理论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