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路线是党的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当前,全党正在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我们应该准确了解党的群众路线的历史由来,充分认识坚持群众路线的现实意义。
一、党的群众路线的历史由来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十分重视党群关系,正是他们提出的一系列理论观点,为确立共产主义政党与群众的关系奠定了基础。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就号召开展群众运动,党的群众路线正是在党领导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中共二大提出“我们既然是为无产群众奋斗的政党,我们便要‘到群众中去’要组成一个大的‘群众党’”。1929年9月,周恩来在《中共中央给红军第四军前委的指示信》中第一次提出了“群众路线”这个概念。信中指出:“关于筹款工作,亦要经过群众路线,不要由红军单独去干。 ”《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指出:红军的任务除了打仗外,“还要担负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帮助群众建设政权等重大任务。 ”
抗日战争时期,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开始不断完善和成熟。 1943年6月,毛泽东在 《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一文中较为系统地阐述了群众路线的内涵:“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1945年4月,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一文中提出了“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教育每一个同志热爱人民群众,细心地倾听群众的呼声”、“深入于群众之中”、“到群众中去考察”等思想,群众路线的内涵进一步完善。
刘少奇在党的七大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对毛泽东论述的群众路线作了系统的阐释和重要的补充。报告指出:“党的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的政治路线,也是我们党的根本的组织路线。 ”根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毛泽东的论述,并总结我们党的实践经验,报告把群众观点的内涵概括为四条:一切为了人民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相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报告还强调,我们同志有了这些观点,有了坚固的明确的这些群众观点,才能有明确的工作中的群众路线,才能实行正确的领导。
中共七大通过的 《中国共产党党章》对党的群众路线的内涵进一步深化:“每一个党员都必须理解党的利益与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对党负责与对人民负责的一致性。每一个党员都必须用心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和了解他们的迫切需要,并帮助他们组织起来,为实现他们的需要而斗争。每一个党员都必须决心向人民群众学习,同时以革命精神不疲倦地去教育人民群众,启发与提高人民群众的觉悟。 ”这些观点进一步深化党的群众路线的内涵。
1956年9月,邓小平同志在中共八大上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对党的群众路线作了新的概括:一是人民群众必须自己解放自己,党的全部任务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必须密切联系群众和依靠群众,每一个党员必须养成为人民服务,向人民群众负责,遇事同群众商量,和群众同甘共苦的工作作风;二是党的领导工作能否保持正确,决定于它能否采取“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党必须根据群众的实践来检验自己的工作。
改革开放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对群众路线进行了创造性的继承和发展。把“三个有利于”作为衡量各方面工作成败的根本标准,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我们党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明确提出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重要理念,尤其是把“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内容,这是对党的群众路线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明确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强调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等重要思想,把“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作为保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根本点。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党的群众路线视为“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