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维文 哈文 朝文
      手机官网
    
站内搜索:

主办: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承办: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群众路线网

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浙江温州实施“红色细胞工程”调研

2015年02月14日10:16  来源:光明日报

温州市龙湾区实施“四大行动”,全面推进“红色细胞工程”。资料图片

温州市龙湾区民情处置中心工作人员正在受理民情信息。本报记者 王昊魁摄

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是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题中之义。问题是基层党员素质参差不齐,党性意识高低不一,有的不愿意“沉下去”。即使“沉下去”,可能还存在缺平台、少载体的问题。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让党员干部与群众距离更近,关系更亲,服务更优?浙江温州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深入实施“红色细胞工程”,通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创新,构建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新机制,倒逼党员干部“沉下去”,实现强基惠民。

“红色细胞工程”如何激活党员“细胞”使其紧密地联系服务群众?又是如何增强党组织活力、夯实基层基础?日前,记者进行了采访。

构建机制,党员“细胞”焕发活力

“以前大多开开会、领领材料,不知道怎样为群众服务。有时知道该为群众服务,但又觉得不好意思。”浙江省温州市文成县黄坦镇后巷村党员张德锐会维修电器,在服务群众时感到“无从下手”。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基层工作重心“上浮”、力量“上浮”问题时有发生。在温州,近年来在推进农村综合改革过程中,实施了乡镇“撤扩并”、村级组织“转并联”,乡镇(街道)数从290个缩减到130个,将5405个村整合为798个农村社区。乡(镇)变大,管理服务难度相应增大。

如何改变这一状况,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服务力?温州市在不打破现有行政区划、党组织隶属关系的基础上,实行机关部门直接联系基层单位、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两个全覆盖”,积极构建机关、基层单位、党员干部和基层群众共同参与,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红色细胞”联系服务工作机制。

经过试点、扩大试点,2014年3月,“红色细胞工程”在全市“遍地开花”。一方面,市县领导班子成员联片包村,每人结对联系2户以上基层群众,联系时间不得少于1年,确保每户都有党员联系、每个有困难的群众都能找到党员。

另一方面,镇街、村居干部和基层党员也要与群众搭建畅通、紧密的“桥梁”。温州市全面推行“五必到”制度:召开重要会议、发生突发事件、安排重要工作、举行重要活动、解决重要问题,切实使干部重心下移。“这使村居干部‘沉’到村里,访老干部、访党员、访群众,全面掌握村居情况,了解群众诉求。”龙湾区瑶溪街道党工委书记潘乐仲说。

“党员入户时,还要通过挂红牌、发放便民联系卡、穿红马甲等方式亮身份,点亮党员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潘乐仲说,在入户走访过程时,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能及时解决的立即解决,不能解决的则会逐层上报,直至区、市,切实保证群众反映的问题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据统计,截至2014年9月,温州27万多名基层党员联系139万户群众,为群众办实事好事20万余件,及时回应了群众心声。同时,还解决了一批企业关注、群众关切的问题,比如“走企连心解难”活动中,2.4万多名党员干部与纳税企业结对,实现干部联系纳税企业全覆盖。

畅通“桥梁”,党员与群众越走越亲

“为提高民意收集、处置效率,温州积极打造平台、充分畅通渠道,最大限度解决群众困难。”温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长诸葛承志介绍,温州深入推进智慧民情处置平台建设,在全市建成230个村民(党群服务)中心,各地借助该平台创新服务机制,促使党群关系越走越亲。

如文成县珊溪镇,结合市里开展的“五星争创”等活动,建立了积分管理机制,党员每服务一次积一分,达到一定分数成为五星党员,将给予奖励。如果入党积极分子积分高,会优先考虑入党。

一方面,强化“红色细胞”保障机制建设,激发党员干部的服务积极性,让“细胞”更具活力;另一方面,充分畅通“桥梁”,全力解决民众诉求。

温州在村、社区、乡镇、县逐级设置了便民服务中心(点),并在县级设置智慧民情处置中心,实行社情民意驻村干部一周一分析、乡镇党委半月一会诊、县乡两级一月一回头制度。

如龙湾区民情处置中心,整合相关区直部门民情收集受理处置职能,建成电话、网络、来信、来访4大民情收集受理处置渠道,实现区级民情诉求“一个口子受理、一个口子办结、一个口子回复。”该中心副主任张韩杰介绍,登录“红色细胞工程”网页后,党员干部只需选择是哪个基层组织,提交姓名、手机号、地址及内容,中心受理后将按相关程序交办给相关部门,党员干部可以实时查询办理进度。

当然,“红色细胞工程”不仅“便民”,也积极帮扶困难党员,使困难党员真正感受到党组织温暖。如龙湾区,不仅提高了村干部基本报酬和离职补助,还成立了党员关爱基金,2014年一次性为15名困难党员分别发放2万元关爱基金。

此外,“红色细胞工程”通过考核督导,给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的党员干部上了一道“紧箍”,有力保证了党员干部队伍的纯洁性。

在全市层面,通过明察暗访、民意调查、第三方电话抽查等方式,或走村入户问群众知晓党员的“知名度”、党员联系群众的“知民度”,对没有及时排摸、化解、上传、研判的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理。

在各县,结合自身实际进行创新。如文成县推出严格党员管理“十条红线”,为党员立出规矩。仅2014年一年就劝退除名27名党员,取消预备党员资格8名,教育转化135名。

打牢“地基”,群众路线深入人心

“红色细胞工程”深入推进,党的群众路线也“走”得越来越深入。这种效应,体现在党员对群众“知民度”和群众对党员“知名度”的一路攀升。

“党员有空就来家里,无论大事小情,我们都愿意跟他们讲。特别是地震中,他们帮着搭建帐篷,房子有裂缝,及时打电话找人来修,就像一家人。”文成县黄坦镇后巷村村民张凤化说。

大灾面前彰显“红色细胞工程”机制优势。自2014年9月12日以来,文成县多次发生地震。地震中,文成县基层党员干部自觉按照“红色细胞工程”服务区块划分,全县13760多名党员干部第一时间走进各自联系群众家中,安抚群众、搭建帐篷、组织巡逻,实现了人员“零伤亡”。

日常生活发挥党员“细胞”先锋模范作用。平阳县万全镇周垟村老党员许上汉联系8户村民,走访过程中发现70多岁的老人许文钱身体不好,他马上向村里汇报。经检查是胃癌,医院立刻为老人做了手术。

党员干部沉下去,民心民意升上来。“红色细胞工程”实施一年多来,党群干群关系得到进一步改善,党的基层基础得到进一步夯实,受到基层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普遍欢迎。

现在,党员张德锐服务群众找到了“感觉”。他加入村里党员服务组,每周二定期为群众服务,“别看入户时随手修一下遥控器、手机都是小事,但‘修’出了群众信任、邻里和谐,觉得特别开心。”

“强基惠民是‘红色细胞工程’的目标,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浙江省委常委、温州市委书记陈一新表示,实施“红色细胞工程”,是温州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有力抓手,是巩固农村基层阵地的有效措施,是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载体新探索。

(记者 王昊魁 陆建)

分享到:
(责编:王金雪、秦华)

中央精神

理论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