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维文 哈文 朝文
      手机官网
    
站内搜索:

主办: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承办: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群众路线网

呼伦贝尔市旗乡村四级万名干部下基层:围着群众转 引领基层干

记者  汪  波

2015年01月20日09:04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目前,如何进一步深化整改落实,加强作风建设,切实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是各级党委政府颇为关注的问题。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扎实开展万名干部下基层、市旗乡村四级大引领行动,干部“围着群众转、引领基层干”,解难题、办实事、谋发展,受到群众欢迎。大引领与过去干部帮扶究竟有何不同?干部下乡怎样避免蜻蜓点水?引领工作如何见实效?记者进行了调查。

        

  1月份的呼伦贝尔,正值大草原最寒冷的季节,然而,浓浓的寒意却挡不住发展的春潮。随着大引领行动的扎实开展,全市2096支引领工作队、13694名干部深入到群众中,每个嘎查村都闪现着党员干部为民服务的身影,激发凝聚起200多万草原儿女致富奔小康、建设幸福呼伦贝尔的信心和劲头。

  开展大引领

  市旗乡村四级组建2096支引领队,实现基层和农牧民全覆盖

  “现在我们村的干劲可足了,这全是引领队给我们带来的发展思路,他们还帮我们跑项目、争取资金,现在村班子也和谐了,群众也有奔头了!”呼伦贝尔市阿荣旗六合镇振丰村84岁的老党员梁玉昌十分感慨。

  过去,振丰村是有名的落后村,旗委调研组来村里调研,梁玉昌说:“说实话,我对现在的干部不满意。干部下乡不能是简单地给钱给物,现在我们需要的不是柴、米、面,我们农民真正需要的是发展生产的思路、项目和领路人。”

  老党员的一番话发人深省。随着调研的深入,解决农村发展问题的思路越发清晰。旗委书记潘金生表示,过去旗委旗政府成立包扶工作队,把农民当做弱势群体,一年两次帮扶,对农民增收致富和新农村建设助推作用不大。现在,要把农民作为增收致富和建设新农村的主体,通过干部的带动和引领,充分地调动基层组织和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三农”工作的强大合力。

  第二年春天,阿荣旗的农民们惊喜地发现,新来的包扶工作队改了名,叫引领工作队。引领员们三天两头到村里来,开村民小组会,征求农民意见,记民生台账,发民生联系卡,帮着村里制定发展规划,跑项目,争资金……多年未修的水泥路通车了、村民想都不敢想的育肥牛小区盖起来了,当年提出“不满意”意见的老党员梁玉昌对大引领工作赞不绝口。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发源于阿荣旗的大引领工作机制如今已在呼伦贝尔大地全面开花。呼伦贝尔市委常委、组织部长白继荣介绍,目前市旗乡村四级共组建2096支引领工作队,13694名各级干部参与,覆盖全市161个苏木乡镇、1366个嘎查村,实现了全市基层单位和广大农牧民全覆盖。

  造血式帮扶

  争取项目、落实资金、协调贷款,引领队瞄准群众致富所需

  “当引领员,权力大,责任也大”,自打当上六合镇引领工作队队长,阿荣旗旗委常委、宣传部长陈菊英就有了这样的感受。“权力大,是因为旗委旗政府赋予引领队长三项权力,即调度指挥权、工作监督权、干部建议权;责任大,是因为引领队长是带领乡镇发展的第一责任人,无可推脱。”

  从单纯捐款捐物的“输血”式帮扶到增强发展后劲的“造血式”帮扶,从过去解决一时之难的季节性简单帮扶向持之以恒的常年性引领发展转变,阿荣旗建立了323个农村小康引领工作队,覆盖全旗所有的148个行政村、812个村民小组。

  “过去,我们给什么,群众就要什么;现在是群众需要什么,我们就给送什么。”旗长冯方祥告诉记者,各村“引领员”作风焕然一新,凡是听到与本村发展有关系的大事小事,都会争着抢着去做,各乡镇之间、各村之间形成了你追我赶的发展热潮。自开展大引领工作以来,阿荣旗323个引领工作队共为引领村争取项目797个,落实项目资金6.95亿元,协调贷款2.92亿元。

  阿荣旗六合镇小泉子村原有水田1200亩,因2013年水灾致使水闸被毁,水田无法进行耕种。在入户走访中,村引领员、金融办主任柳召明发现这个问题后,马上将情况汇报给旗引领队。引领队组织村、镇干部多次与财政、水利等部门研究协调,并争取财政一事一议资金30多万元,在春耕前将水闸重新建设并投入使用。当年1200亩稻田亩产900公斤,为75户农民增收70多万元。新年伊始,市级引领队队长、市委宣传部部长汪海涛带领市旗两级引领队又来到小泉子村,为村里谋划了合作社和产业化发展的项目,并正在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小泉子村党支部书记袁晓忠说:“有了引领队,我们村的发展真是有盼头了!”

  “三同”暖民心

  定期入户访民情,建立民生台账,解决困难,化解矛盾

  “过去干部下乡是蜻蜓点水,现在是‘三同三心’,也就是同吃同住同劳动,暖民心得民心聚民心!”旗委组织部长唐荣伟谈起干部作风的变化不由得喜上心头。

  2014年夏,一场暴雨带来的洪水把三道沟村农民的稻田堤埂冲毁。暴雨过后,引领队的同志们第一时间来到村里,看到这个情况,十几名引领员马上找来编织袋,带领镇干部和村组干部脱掉鞋袜,跳进水中,一个沙袋一个沙袋地将冲毁的堤埂重新堆起来。

  “就算是自家亲戚也不可能这样尽心尽力地帮我们呀,这样的干部哪里找?”村党支部书记徐运才感动不已,“干部的好作风又回来了!”

  在引领致富发展的同时,阿荣旗还建立了自下而上的问题全面排查机制,积极回应群众期盼。旗级引领工作队的包村人员每年入户走访2遍,乡镇级引领工作队的包组人员每年入户走访4遍,村级引领工作队的包屯人员每年入户走访4遍,认真梳理各屯各户的基本情况、困难、诉求、意见和建议,建立“一户一档、一屯一册、一村一库”的民生台账。截至目前,三级引领员走访群众63842次,发放民生联络卡377784张,梳理制定民生台账1035本,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71件。

  “现在谁还上访啊!有点小矛盾都让引领队给解决掉了,哪儿还有事去访啊!引领队解决不了的矛盾,他们还把会调解的人员请来给调解。再者说,都忙着挣钱呢,谁有时间扯那些没用的呢!”向阳峪镇松塔沟村党支部书记王宝森乐呵呵地说。

    

  记者手记

  让“最后一公里”变零距离

  在采访中,记者感触最深的还是那种浓浓的干群感情。说起各级引领员为群众办实事的情形,村民们一个个都是兴高采烈,争先恐后。

  干部作风好不好,群众最有发言权。呼伦贝尔大引领行动开展以来,各级引领员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深入乡镇村组,走访田间地头,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变一公里为零距离,帮助乡村两级强班子、谋思路、引项目、促发展、解难题,正如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组织部长李鹏新所说,大引领工作开展得非常扎实,真正为群众解决了难题,提升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在大引领行动中,党员干部真正做到心里装着群众,遇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也在联系群众中化解了“冷漠病”、治好了“懒散症”;农民群众在这种面对面接触、心贴心服务的过程中,从引领员身上真切地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


  《 人民日报 》( 2015年01月20日 06 版)

分享到:
(责编:权娟、秦华)

中央精神

理论评论